冲突
秦朝的律法,在后世每一个封建王朝都被定义为‘严苛’‘重责’。
随便举个例子:假如偷摘了旁人家的一点桑叶,按金额都不够一个秦半两,判刑却是‘赀徭三旬’,去吧,劳改三十天再说。私用公车超过一里路,也要按照贪污罪论处。
就像《韩非子》里曾提到过的那样:为什么古之刑罚重到‘弃灰就断手?’
乱扔个垃圾就把手砍了?是不是罚的太重太狠了?
是,秦律是有轻罪重罚,重罪死罚的架势——想要用严重的刑罚,来威慑民众就不要有犯法的念头。
秦的许多特质,就像其崇尚的颜色那样。
黑色。
黑白分明,并没有灰色这种缓冲带。
当然,严刑自然会带来畏惧过甚等弊端,从没有一种律法是尽善尽美,每一位执政者都要做出他的选择,就像《君主论》里点破的——
人们爱戴君主,取决于人们自己的意愿;
而畏惧君主,则是取决于君主的意志。(*)
你是君王的话,会以他人的意志为统治基础,还是自己的?
始皇帝和法家的选择毋庸置疑是后者,主动性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九野,已经吃够了旁人掌控自己人生的苦。她宁人畏她如虎,也不要不可掌控的,她也觉得很麻烦的‘感情’。
*
甭管后世如何评价秦法,还是有人觉得,律法还是太轻了,怎么吓不住人!
赵高立在胡亥宫里时,心里便是如上想法。
当然,事情还是要从陛下得到的农具说起——
在始皇帝的重氪之下,近日又喜提一张银卡【扬谷风车】。
如今收来的谷物,自然不是后世超市里买的干干净净那种,而是里面掺杂了许多糠皮、碎叶等杂质。
要想分离谷物和糠皮,普通农家就要扬谷——用铲子把谷子抛起来,让风吹走谷子里的杂质——便是现代农村,少量的谷子不值当用器具,还常用这个法子。
但对大量谷物来说,人力扬谷效率就非常低下了。
扬谷风车便是为这一步省却人力:把混杂糠皮的谷物倒进去,通过风车筛选后分两个出口:一个出谷子,一个出糠皮。
谷子人吃,糠皮猪吃(其实很多穷苦人家这个也舍不得喂猪而是自食),又方便又不浪费!
于是,近来考工室的秦墨,从原来低调到被人忽视的技术分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各官署的人都去拉拢科研大佬——都想把跟自己职务有关的研发,顺序提到前头来!
九野更是出门就被围住,要不是武力值高,都不好摆脱。
而这些日子来,始皇帝也当真安排子女去体验农家劳作:按长幼排序轮着去少府,先用旧法子试试扬谷、舂米到底有多么累,再佐以器具。
当然,体验完毕,还要写一篇八百字心得上交一下。
但有一个人比较例外。
九野来请示始皇帝,还让公子胡亥去少府吗?
始皇帝罕见有点为难:玄学的事儿不是政务,没法丁是丁卯是卯的。
最终,始皇帝也没在这关键时候冒险,让少府送点舂米的器具去胡亥宫中劳作下罢了,别让他去农具研发现场了,万一瘟着不是闹着玩的。
于是,胡亥就瞪着眼看庭院中摆放的杵臼,心里恨的滋滋冒酸水,还是硫酸级别的。
但还得忍着让小寺人给他解释,这都是干啥用的,从收麦到下锅到底是怎么个流程——免得将来陛下问起,回答不上来,更不得君父喜爱了。
小寺人先说起的,却是连枷。
割来的麦子,最开始是一穗穗的,需要用连枷脱粒,变成一粒粒的,才有后头的舂麦,磨麦的流程。
小寺人特意道:“连枷很需要点技巧,公子请看,这里有小转轴,若是用的人不熟练,很容易拍到旁边人头上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连枷的力道很大,将人打晕过去的时候都有。”
胡亥眼睛一亮,忽然冒出一个绝妙的主意。
挥手让小寺人下去,他自己就托腮思索起来。
除了极少数人,没有人知道这些‘通玄仙言仙术’具体是怎么来的。
胡亥也猜测过,想法跟很多人一样,以为像‘巫’通灵一样,神灵告知后由姜乐转述出来。
——那若是她脑子被打坏了,失了神智,必然就会失宠!
再不济,破个相也是好的啊。
胡亥想的高兴起来。
准备趁这段时间谋划一二。
但这世上事儿,不是琢磨就能办到的。胡亥发现他根本没有足够可靠的人手能深入伯姊掌管的少府考工室。
然而这样好的机会他又不想错过,就准备找最信任的人来商议。
赵高被胡亥以‘请教律法’为由请来后,听到的就是这个主意。
赵高:……《秦律》为什么不加一条,蠢人都得死。
他的心情很复杂。
就像是现代年轻人看到家里的老人,为了领一个免费的鸡蛋,在四十度高温的中午排队俩小时,然后热射病被送到ICU花了几十万块钱抢救,而且领来的那个鸡蛋还是坏鸡蛋——这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