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秦]始皇父女今天抽卡了吗 > 落定

落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6章落定

四月末孟夏将尽。<1

始皇帝将西陲之地的祖宗们家底探过后,便准备启程回咸阳。1只是临行前,还有一桩事一一刻石留念。

秦自古就有刻石以记的惯例。

占领一块新地方,刻个石头纪念一下;翻过某山,比如来的途中过的吴山,襄公曾建“西畤”祭祀白帝,也刻个石头记录一下;诅咒敌国,比如楚国,也得刻个石头铭记一下。<1

始皇帝将来还有太多要巡视之地,若无意外,西陲大概不会再来。自然要留有纪念。

此时,始皇帝还觉得:在咸阳儒生里挑选带了二三十个′颇有名气才学者有了些用处。

法家官吏多不擅诗歌文章,便令儒生们各做一文,他准备择优命人刻石以记。

儒生们闻言,连去扶苏公子前刷脸都没有那么勤了,一时都各自回去闭门绞尽脑汁,想要大展其才,用他们渊博的知识震惊朝野,尤其是震惊那些只会背律法条的法吏。<1

因此少不了翻阅孤籍,搜寻典故,立志要显出与旁人不用的搏学来。待儒生们都交了作业,始皇帝才看了几篇便很不满意:满篇都是虚比浮词,艰涩拗口。

说句难听的,连小女儿的《大宫殿》都比这些文更走心些,起码读了还知道重点在哪儿。<8

自己看的厌烦,始皇帝就叫正在跟前议事的李斯、九野、蒙毅都看看。李斯翻了几篇,冷笑一声:除了典故百无一用。九野勉强看了两篇:空洞乏味,不知所云。蒙毅读着就跑神了,觉得这些文字光滑的流过大脑皮层,只跟着以上两位的评价:俺也一样。<4

始皇帝最终还是用了李斯的文。

正好李斯的字也是最好的,连传国玉玺上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用的也是李斯的篆文,也算是一事不烦二主了。始皇帝有意让姜乐也受些文辞熏陶,就让她也来读李斯的文一一“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级纲-……*才看到这一句,姜乐就险些笑出声一-李廷尉尊称陛下为大圣哎。当然,要是从老祖宗为初代养马官开始算起,陛下是这一行的传奇巅峰齐天大圣,也没啥问题。<5

她憋笑憋的脸都红了,眼也发亮。

始皇帝颔首:小孩子都比儒家强,哪怕自己写不出来,审美却没问题,见了好文章也有所动容。<1)

儒生在始皇帝那没什么脸面可言,陛下直接退稿不说,另斥责儒生若连文墨都不通,实是无分毫可取之处了。

九野原本就把这事儿当个笑话看,作为忙碌职场生涯里的调剂。谁知儒家人大约是出于记恨她的评价,还把算盘打到她身上。这日,她的短兵首领林好过来,给她送了一个皱巴巴的布团,说是一儒生路过她,在里面包了块石头故意掉给她。<4又表示:演技实在拙劣,还差点砸了她脚趾头。九野看过,便来寻姜乐。

恰好今日正是姜乐难得的休沐,因此格外活泼。九野进门的时候,就见姜乐在院子里骑着竹木扎成的小马,给衷、桃等宫人们,演绎她轻骑追单于的故事。<3

九野也就笑吟吟倚在门边看。

谁知姜乐也不知自己哪根弦又搭错了,忽然脑子里就蹦出了那个特别出名的春晚小品《扶不扶》。

于是做挥鞭状道:“去吧,去吧,逃逸去吧!"<4正围观的宫人:??

九野:…

这孩子真该拿过来修理一下了。

姜乐转头,李鬼遇上李逵,差点从竹马上掉下来。1忙堆起一脸良善笑容来:“姐姐这么忙,怎么有空过来?”“有一桩笑话要告诉你。”

见姊妹俩要说话,衷带着众人退了出去。

九野便道:“儒家的笑话一一本来想大出风头,结果丢尽了脸,便去大公子那里吹耳边风了。”

九野早知,儒家看她甚不顺眼。

出行路上,看到她的车,就一脸藏不住的痛心疾首。一一天子大驾之后,便跟着三公九卿以及陛下诸子嗣的车驾。这群儒生一直是分封制的铁杆支持者:觉得陛下该封诸王,出巡的时候,该给儿子们按照诸侯的标准配备五马驾车才对啊。然而并不见如此,公子们乘坐的只有寻常银饰安车。倒是九野有爵位,她的马车来时是按照右庶长的标准装饰的,回去时候更胜一层。<1

看的儒生们扎心死了。7

这可不是几匹马的小事,儒家可不只会为了礼仪事件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打的头破血流,要死要活的也有。

再加上此番九野毫不避讳在陛下面前点评这些儒生文章,更如同兜头给了他们一个大比兜,让在他们最得意最骄傲的地方,摔了个狗啃泥。于是,便有被始皇帝挑出来作为′无用之文'典范,格外丢脸的子张之儒一脉,在公子扶苏面前故意道:“《礼记·郊特牲》云: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言下之意,公主有爵这件事就不合理。子张之儒最喜欢动辄谈论周礼,以此脉传礼最多而骄傲。2叔孙通在旁听着,已经准备为他们写悼文了:嗯,子张之儒-1。<2这会子叔孙通居然奇异地想起被斥为儒家异端的荀子,想起他对子张之儒的评价:只注重外在形式,自以为学的是尧舜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