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我在民国当营销鬼才 >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5章第二十五章

江明熙的广告刚登上报纸,油墨香气还未散尽,她的新办公室的门便相继被报社编辑们叩响了。

第一个来的人是《沪市新事》的王编辑,他推了推金丝眼镜,望着逼仄的楼梯间暗自皱眉。

“江先生,"王编辑站在堆满货箱的走廊里,略显局促地开口,"敝报近日收到数十封读者来信,都对您广告里说的三千年古董存疑,还请江先生能让我们瞧瞧这个三千年的古董,再附上专家的鉴定证书,这样也能打消顾客们的疑虑。”江明熙不慌不忙地请他进屋。

她租的房子在虹口区,这也是整个上海房租最便宜的地段。房子在二楼,位于石库门的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因为房间就和一个亭子般差不多大小,所以这类建筑也被叫做亭子间。她还将这个七八个平方大小的亭子间分割出了三个区域,同时兼做卧室、办公室和库房。

所以王编辑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高堆起的货箱。江明熙只留出一条窄窄的过道。

她从床底拖出个纸盒子,取出用麻布包裹的物事。三千年的古董,江明熙自然是有的。

专家的鉴定证书,她也有的。

鉴定证书的专家落款叫宋清源。

这人除了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的语言学家外,同时还是个知名的文物收藏家。所以在知道这人的身份后,虽然不喜欢他那张臭嘴,江明熙还是积极地把自己的甲骨文大半都推销卖给了他,同时还请他帮忙写了个鉴定证书。……嗯,鉴定证书江明熙没付钱。宋清源既然没要,江明熙自然也不会提。总之,由宋清源鉴定作保的古董,那肯定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只是来的这几波报社编辑们,在看过她郑重其事拿出来的古董后,无一例外都陷入了沉默。

“……这是您的三千年古董?”

江明熙理直气壮回答:“对啊,说三千年还是往少了算的,往前再推六百年都有可能啊,毕竞这可是传说中的商朝文物,历史价值不可估量!”编辑们低头看着放在红布上的灰黄色古旧甲片,集体陷入了沉默。古董的确是古董。

但是值多少钱,就不好说了。

目前甲骨文的收藏研究,国内还在起步阶段,总共也就十来年。有关商朝存在不存在的问题,在没有考古发掘出遗址情况下,只凭一些甲骨上的符号,是无法下定论的。

但是这时候如果有人说根本不存在商朝,商朝是编出来的神话故事,那么大半个华夏学界都会把这个汉奸卖国贼骂个狗血喷头。编辑们面面相觑,最后只能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个暖昧的声明。声明上说,经过编辑部的确认,又有宋清源先生作保,一等奖的奖品的确是三千年历史的古董,极具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但,文物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可测因素多,所以不能保证最后一定能卖出高价,所以希望顾客能谨慎对待。看到这个声明,读者们反而彻底放下了心。本来么,搪瓷小火炉已经比市场价还便宜了五毛钱,如果再搭上一个价值万金的古董,那就很让人怀疑这是一场骗局了。第一批一百个搪瓷小火炉出乎意料地迅速售罄,顾客们在她的亭子间前排起了长队。

在听说售罄后,很多没买到顾客都发出了懊恼的声音。还是江明熙临时给他们开了凭票,说等到货了,凭票可继续以优惠价购买搪瓷小火炉,才总算哄好了他们。

江明熙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时,夕阳正斜斜地照进弄堂。她顾不上歇息,立刻锁好门,揣上账本和支票薄,急匆匆赶往电报局。电报局里灯光昏黄,工作人员打着哈欠,看着这个满头是汗的年轻人伏在柜台上急促地起草电文。

“小火炉售罄,火速再发五百个。支票及返利十五大洋随信寄出。盼复。”她深知生意场上的规矩--自己赚钱,也得让合作伙伴尝到甜头。这一批货她净赚约一百大洋,毫不犹豫地拿出百分之十五作为返利。这十五块大洋,是她递出的橄榄枝,更是她经营人脉的诚意。在沪上经商,若只知独吞利润,路只会越走越窄。唯有互惠互利,才能让远在南京的供货商心甘情愿地优先给她发货,甚至让利。

这份诚意,很快便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就在当天深夜,江明熙还伏在案头核算成本时,窗棂便被邮差敲响了--肥仔的回电竞到了,速度之快,远超她的预料。她寄出去的支票恐怕都还没到南京!

电文同样简短有力:“表舅公,货已发!五百五十六个,船运,明早抵沪码头。单价按一块八算。舅公爽快,甥亦不负。”五百五十六个!

比原定的五百个还多了整整五十六个!

江明熙捏着电报纸,在狭小的亭子间里来回踱了两步,压抑着心中的激动。肥仔不仅信守承诺每件再降两毛,还用多发的货量表达了他的诚意和重视。这笔生意,开了一个好头。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黄浦江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江面上传来货轮低沉的汽笛声。

江明熙早已雇好一辆黄包车等在码头。

船工们喊着号子,将一箱箱贴着"南京昌泰厂"标签的货箱搬上岸。整整五百五十六个小火炉,足足装了七八个大木箱,将她雇来的那辆黄包车堆得如同移动的小山包。

黄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