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真相如何
九月下旬。
大军走走停停,终于在满朝文武与无数百姓的恭迎下回到了京都。
打了这么大的胜仗,短短几个月便收服了六个州,甚至连辽国南京所在的幽州都收服了!
辽国南院大王战死,辽国皇帝殒命!
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早已先车队传到了大周京都大梁城。
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欢欣雀跃,民心大振。
可让人们不解的是,整个迎接过程,大周皇帝郭荣竟全程没有露过一面。
当然,百姓们对这个并没有太在意。
比起皇帝郭荣,他们更在意的是那六岁太子郭宗训!
幸运的是,他们对太子郭宗训的好奇得到了满足。
因为在恭迎的过程中,那个传说中的大周“神童”太子,一直就站在马车上,朝着夹道欢迎的百姓不断挥手,一路亢奋地喊着:“乡亲们辛苦了,谢谢乡亲们……”之类的话。
乡亲?
谁敢和当朝太子是乡亲啊……
但这样的措辞与行动,却让和百姓们更加确信传闻是真的——太子就是千年难得一遇的神童!
毕竟关于太子的传闻,早已在民间传遍,甚至一度被神话:
有的说太子是神明转世!
有的说太子是仙人附体!
还有的说是太子就是上天派来拯救黎民百姓的救星……
不然一个六岁稚子,怎可能做出那么多匪夷所思的壮举?
于是当晚,京都无数稚童都被他们的父亲、爷爷训得嚎啕大哭!
而从这以后,所有稚童听得最多的就是:
“你看看人家太子爷,六岁就能治理内政,领军打仗,再看看你这个不成器的样子,就知道玩泥巴……”
“你怎么就不能学学咱们那位太子爷,整天就知道玩玩玩……”
而那太子郭宗训俨然成了所有稚童的梦魇……
可满朝文武毕竟不是百姓,阶级不同,立场不同,关注的点也不同。
他们此次只关心一个问题:
为何只有太子露面,陛下却不露面?
而且面对在宫门前跪迎的百官,陛下的马车竟在韩通的护送下,没有任何停顿,直接越过百官驶进了皇宫。
而且整个过程不让任何人靠近!
就连平日在皇宫侍奉陛下的宫女太监们都不能靠近马车。
于是当天,各种小道消息直接传遍了整个朝堂:
有的说陛下遇刺了,还没完全恢复。
有人说在澶州时,陛下原本恢复了,可却被太子爷又气昏迷了,而且那日陛下与太子已经父子决裂了。
甚至还有人说从那日起,就没人再见过必陛下,会不会是陛下已经时日无多了!
更有人说是那位神童太子爷等不急了……
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百官心中的疑惑更多,谣言也愈发甚嚣尘上。
只因太子爷清退了所有原本侍奉陛下的人,甚至亲自从原本皇子行营的班底中挑选人侍奉陛下。
陛下居住的宫殿,更是不让任何人进入,甚至连文臣武将的探望都不准!
然而,就在众人私下各种浮想联翩,甚至情绪越来越大之际,首相范质却拿着陛下亲笔写的圣旨宣布了两件足以惊天动地的大消息:
由太常寺挑选良辰吉日,配合礼部,择日举行正式的太子册封仪式!
另外就是要册立符彦卿次女,符金环为皇后,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由皇后与太子共同监国!
没有说原因,也没有说监国监到什么时候!
只要不傻,谁还看不出这两道命令的深意?
突然册立符金环为皇后,并与太子一同监国,这不就是妥妥的“安排后事”吗?
看来陛下是真的快要不行了……
而这道命令发布的当晚,赵匡胤的书房里又是灯火长明。
“兄长,我没说错吧,自从上次澶州之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陛下,如今刚回到京都,陛下就迫不及待地要举行册立太子的正式大典,甚至怕要册立皇后!”
“这不就说明陛下肯定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
赵大阴沉着脸,并没有搭理赵匡义,而是眼神复杂地看向赵普,似乎还带着一丝极力克制的怒意。
赵普自然察觉到了,于是捋了捋胡须,思忖道:“衙内此言差矣,陛下有最好的御医治疗,应该不会这么快就有性命之忧……”
闻言,赵匡义一怔:“不是,你之前不是还说……”
话说一半,见赵匡胤的脸色愈发阴沉,他当即开口:
“那陛下为何如此着急?”
赵普缓缓道:“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上次澶州的事情!”
“上次为了张永德的事情,太子与陛下当着众人的面大吵了起来,陛下甚至说出把皇位让给太子这样的话,所以……”
赵匡义突然恍然大悟,当即意味深长地瞥了眼面色凝重的兄长赵大。
虽然打断道:“所以赵书记你的意思是,太子与陛下因为张永德,还有兄长他当殿前都点检的事情彻底撕破了脸?”
“然后太子他把尚未康复的陛下软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