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风澈的迷雾探险笔记·热泉之契
开拓者号补给船的舱门完全打开时,一股带着金属冷却剂的风从舱内涌出,与雾沼星特有的甜腻雾气交织在一起,在地面上卷起一小团旋转的雾涡。风澈抱着他的画册站在最前排,看着穿着银灰色防护服的人员鱼贯而出,他们的靴子踩在覆盖苔藓的地面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很快又被重新聚拢的薄雾轻轻覆盖。
“风澈,好久不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风澈抬头,只见一个戴着黑色边框防护眼镜的身影朝他走来——是苏野,他在星际植物研究院的师兄,也是这次补给船的随行植物学家。苏野摘下防护面罩,露出一张带着笑意的脸,眼角还有一道浅浅的疤痕,那是去年在火山星采集沙晶花样本时被熔浆溅到留下的。
“师兄,你怎么来了?”风澈惊喜地迎上去,苏野的研究领域是极端环境下的植物共生体系,这次他的到来,无疑会给雾沼星的生态研究带来新的助力。苏野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扫过周围的种植区,当看到那些在薄雾中摇曳的散雾芦和金黄的雾沼麦时,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你们的生态系统搭建得比总部传来的数据还要好!这散雾芦的花期比预期长了整整十天,雾沼麦的麦穗饱满度也超出了杂交培育的理论值。”
赵研究员走过来与苏野握手,语气中带着欣慰:“多亏了风澈的笔记和团队的配合,不过现在有了你们的补给,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区,建立更完善的生态监测站了。”苏野点点头,转身指向身后的几个大型密封容器:“我们带来了新的设备,包括低温萃取仪、土壤深层分析仪,还有一批新的植物种子,其中有几种是专门针对高湿度环境培育的,或许能和雾沼星的本土物种形成新的共生关系。”
接下来的三天,团队和补给船的人员一起忙碌着。周明和慕容冷越负责搭建新的实验室,他们用飞船上的合金材料搭建了一座半圆形的建筑,外墙覆盖着一层从冰雾星带来的晶鳞藤纤维,能有效阻挡雾气的渗透;王玲则和补给船的化验员一起,将新的检测设备调试完毕,这些设备能实时监测空气中的甲烷浓度、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甚至能追踪植物根系的生长状态;风澈和苏野则忙着整理带来的种子样本,在画册上逐一绘制它们的形态,标注生长习性。
这天下午,风澈正在实验室里绘制一种名为“凝露草”的种子草图——这种草的叶片能凝结空气中的水汽,形成晶莹的露珠,总部希望它能为雾沼星提供稳定的淡水来源。突然,种植区传来一阵慌乱的呼喊声,风澈立刻放下铅笔,抓起防护面罩就往外跑。
只见靠近新搭建实验室的那片雾沼麦,叶片不知何时开始变得枯黄,麦秆也失去了往日的挺拔,微微向地面倾斜,像是被无形的力量压弯了腰。更奇怪的是,麦秆的根部缠绕着一层薄薄的灰色菌丝,那些菌丝像是有生命一般,正缓慢地向周围的雾沼麦蔓延。
“这是什么?”苏野也赶了过来,他蹲下身,用特制的镊子挑起一缕菌丝,放在便携式显微镜下观察,脸色很快变得凝重,“是一种真菌,而且是我们之前没有记录过的种类。它的菌丝会分泌一种‘溶根酶’,分解植物的根系组织,吸收养分!”
王玲立刻用土壤深层分析仪检测,结果显示,这种真菌的菌丝已经深入土壤下方30厘米,与浮净苔的根系缠绕在一起,甚至有一部分已经侵入了散雾芦的根部。“它的繁殖速度极快,”王玲看着检测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声音带着焦虑,“我们检测了三个小时前的土壤样本,当时还没有发现这种真菌的痕迹,现在它已经扩散到了二十平方米的种植区!”
赵研究员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看着枯黄的雾沼麦,语气沉重:“如果不尽快控制,它会毁掉我们所有的种植区,甚至可能侵入雾泉,影响雾沼菌的生存——一旦雾沼菌被破坏,整个生态链都会崩塌。”
风澈蹲在枯黄的雾沼麦旁,手指轻轻触碰那些灰色的菌丝,它们的触感黏滑,像是涂了一层薄薄的胶水。他翻开花册,快速浏览之前的记录,当看到火山星的“火绒菌”那一页时,突然停了下来——火绒菌是一种生长在火山岩缝隙中的真菌,它的菌丝能分泌一种抑制其他真菌生长的物质,而且它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之前因为雾沼星的环境温度过低,一直没有被列入考虑范围。
“师兄,你还记得火山星的火绒菌吗?”风澈抬头看向苏野,“它的菌丝能分泌抑菌物质,或许能抑制这种新真菌的生长。”苏野眼睛一亮,立刻点头:“我当然记得,不过火绒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5℃,而雾沼星的地表温度只有18℃左右,这么低的温度,火绒菌根本无法存活。”
这确实是一个难题。风澈看着地面上的菌丝,突然想起了之前在绘制散雾芦生长分布图时,曾在雾泉的下游发现过一处特殊的区域——那里的土壤温度比周围高了不少,地面上还冒着细小的热气,当时他以为是雾泉的泉水温度较高导致的,没有过多关注。
“我知道一个地方!”风澈立刻站起身,“在雾泉下游大约五百米的地方,有一片冒着热气的土壤,那里的温度可能足够火绒菌生长!”赵研究员当机立断:“风澈,你和苏野一起去探查那个区域,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