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3章 立为典型
杨立新听说还要有考察团过来,这说明桃源村从一个烫手山芋,变成典型模范。
只要能得到宣传部的认可,就会成为全桃源县的荣誉。
当然,他作为推动这件事的主要领导,会摘到功劳簿上最大的桃子。
他点头肯定道“请书记放心,我一定做好推广宣传工作,为考察团做好保障。”
吕致远道“对这次有功的同志,一定要给予嘉奖。
无论职务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要吝啬。
我们要让所有的干部都知道,只要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就一定能够得到组织上的重视。”
杨立新趁机道“吕书记,这次那位负责的梁小梅副镇长功勋卓著。
之前两会维稳工作中,她也曾经接连安抚下小王庄和桃源村。
所以这次甜水镇换届中,我准备提名她做镇长。”
“同意,”吕致远不假思索地道,“到时候在县常委会上,你提名,我通过,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镇长的任命,需要县常委会讨论通过。
如今既然吕致远这位一把手都表态,应该十拿九稳了。
杨立新出了吕致远办公室。
他来的时候心情复杂,脚步沉重,以为会挨批评。
可走到时候已经乌云尽散,满心欢喜,步子也轻盈了许多。
回到办公室,他便迫不及待地打通了梁小梅的电话,“小梅同志,你们做出这么大的事,竟然一直瞒着我?”
电话里梁小梅苦笑道“杨县长,我要说,这事我也刚知道不久,你相信不?”
“又是陈小凡那小子,偷偷摸摸搞的?”
杨立新笑道“这话我倒是信。
提前通知你一下,你们的功绩惊动了省里。
省扶贫办已经把桃源村立为精准扶贫的典型。
向主任要带队来考察取经呢。
你们成模范了。”
梁小梅一阵喜悦,坦然道“那敢情好。
我们镇上一定做好接待工作。”
杨立新道“另外我提前通知你一下,组织已经决定调任于海潮同志到科技局任职。
他空出来的纪委书记,由你接任。”
在乡镇领导排名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副书记。
排名第四的就是纪委书记。
如今甜水镇的纪委书记是于海潮。
要是调离,换成梁小梅。
那么梁小梅就在这短短两个月内实现三级跳。
从一个排名最末尾的镇长,跳跃到了第四名,成为第二名镇长的有力竞争者。
梁小梅知道,杨立新已经在为自己继任镇长铺路。
要不然,自己从一个普通党委委员,一下子升任镇长,有些太突兀。
她诚恳地道“杨县长,其实这次我依然是躺赢的。
我什么都不知道,都是陈小凡同志在背后做的工作。
我个人受不受奖没有关系。
但陈小凡同志一定要大力表彰。”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杨立新道“那小子刚刚转正,现在怎么给他评功,还不好确定。
省里的考察团马上就要到了。
等考察团走了之后,再进行商议吧。”
……
省府。
扶贫办副主任向良骥,突然接到了秘书处打来的电话。
“向主任,丁省长请您过来一趟。”
“好的,我马上过去!”
向良骥放下电话,满心都是疑惑。
丁明礼副省长主管经济、安监、财政等重要工作,并不是他们扶贫办的主管领导。
为什么突然叫他过去?
他不敢怠慢,赶忙去了省长们办公的大楼。
在秘书的指引下,他小心翼翼地进到丁明礼办公室。
“丁省长,您找我?”
“请坐,”丁明礼走过来,坐到对面,如沐春风地道,“我听说,你们扶贫办组织了一个考察团,要去通元县考察?”
向良骥不知道对方为何会关注这件事。
他坐得笔挺,如实汇报道“是的。
通元县甜水镇的桃源村,常年人均收入不足八百元,贫困人口占到全村百分之三十以上,属于深度贫困村。
可是我们巡视组上次巡查,通元县竟然因为该村干群关系差,没有向该村拨发一分钱的扶贫款。
巡视组查出问题之后,对通元县提出了严厉批评。”
丁明礼好奇道“那么这个桃源村,为什么又在短时间内成为典型,以至于你们还要带宣传部去考察呢?”
向良骥道“那是因为这桃源村所在乡镇的扶贫干部,工作实在太出色了。
据汇报,他们没有向县里申请一分钱的扶贫款,只是精准找到了该村特色,通过有限的宣传,就让该村在网络上爆红,从而吸引来了许多摄影协会的人员。
村里通过提供原生态美食,纯绿色山货,就让百姓们赚得盆满钵满,脱离贫困。”
丁明礼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的意思。
向良骥继续道“长久以来,我们的扶贫工作难以取得进展,主要是因为扶贫干部,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