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世上处处是债主
开封府,汴梁城。
大相国寺内。
刘光烈看着手里的书信,使劲挠了挠头。
“我是越来越看不懂绍哥儿了。”
他神情有些拧巴,这事实在是太大了。
崔林在一旁,看着他的模样,说道:“三爷,东家他向来有分寸”
刘光烈气笑了,骂道:“你急什么,我还能不为你东家做事不成!”
“小人不敢。”崔林低着头,小声说道。
刘光烈冷哼一声走了出去,他在汴梁这些年,说得上是如鱼得水。
这次绍哥儿竟然要他去借钱,而且是以盐州的盐铁引为抵押,跟洛阳豪门借钱。
他倒是挺懂行,知道洛阳豪族,是大宋底蕴最深的。
盐铁,实在是生钱聚宝盆,基本就算是最赚钱的行当了。
可是这些人,到时候真要跟绍哥儿讨要,又该如何?
给的话,那可就吃大亏了;若是不给的话,这些人的能量不容小觑。
他们窜弄着把你搞下台都是有可能的。
清流旧党看似如今式微,那是和蔡京相比,要是出了汴梁,他们依然是高高在上的清贵士大夫。
过几日,就是洛阳的金石会了,一年一度的金石会上,聚集着豪门、官宦子弟。
刘光烈原本的身份,虽然是鄜延路总管的儿子,但根本没资格去。
他大哥刘光世,都差点意思。
但是如今,却不一样了,首先是陈绍占据了定难五州,给他抬了一层身份;
然后是刘延庆总管河北大军,是名义上的统帅之一,伐辽如火如荼,他们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再加上这一年,他在汴梁,属实是结识了不少权贵。
弄个入场券,不成问题。
刘光烈走出相国寺,站在熙熙攘攘的台阶前,看着热闹非凡的集市。
他突然想通了一个道理,绍哥儿就不是寻常人,做的事不寻常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到时候,他或许真会赖账呢
自己也逃回西北去,就不信谁还能去鄜延路经略府捉自己不成。
——
陈绍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策略见效了。
大宋挤出来些粮食送到,不是很多,按陈绍报上去的定难五州的兵马数目来的。
总共是一百二十万石粟米。
赵佶亲自回复,叫他好生用心,灭夏之后大有封赏,许诺他最低是个侯爵。
陈绍看着有些膈应,灭夏才给个侯爵童贯花钱买回来几个残破不堪,人口全被掳走的城池,都给他封王。
大宋的爵位制度很特别,跟汉唐明清都不太一样。核心在于“虚封”这个特点——爵位只是荣誉头衔,既没封地也没实权。
同时,大宋也搞“推恩制”,宗室子孙降等袭爵,避免出现势力庞大的王族。
随着冗官、冗费问题加剧,封爵越来越普遍,食邑、食实封的数字越加越大,实际价值显著降低,更多成为一种礼仪性和荣誉性的装饰。
都这样了,还不舍得给个大点的,灭夏这种功绩,说实话给个公爵不过分吧。
陈绍也不是不懂事的,你赵佶给了粮食,必须给他提供一点情绪价值。
于是陈绍让韩世忠多捉几个西夏的俘虏,最好是有爵位的野利部、嵬名部,要是宗室的话就更好了。
然后捆吧捆吧,拉到汴梁去献捷。
让咱们的道君皇帝露露脸。
他这人,就好这个,什么都享受过了,就差这种面子事了,保准他飘飘欲仙。
陈绍马上就让手下给赵佶上书,说是大军只需要准备三个月,秋后马肥正好厮杀,此番定然覆灭西夏。
大宋的粮食来了不久,西夏也坐不住了。
李乾顺早就探查出陈绍的举动,知道他正从金国那里买人口。
虽然知道是饮鸩止渴,但是为了让陈绍先别打,他不得不搜刮了皇室不少的金银玉器,一股脑儿送给陈绍,就当是交保护费了。
陈绍一大早,就吩咐宥州衙署做好准备,等候西夏使者的到来。
等到快正午时候,西夏使者果然到了。
来人还是野利仁荣,李乾顺不敢派厉害的人来,因为对方太过无耻,连敲诈勒索的行为都做得出来。
李乾顺生怕自己的手下被他扣住了。
还不如让野利仁荣再跑一次。
野利仁荣感动不已,觉得自己上次犯了那么大的错,陛下还如此信任,顿觉感激涕零。
这次他长心眼了,不管陈绍说什么,他都随声附和。
回去的时候,绝对不带走任何东西。
野利仁荣在宥州的衙署内,等待着陈绍他们的到来,心中十分忐忑。
这让他有些不爽。
以前面对宋使,他们都是直接开骂的,什么时候怂过。
但是这次不一样,此人不打,但是比那些打的宋军,更叫人畏惧。
夏兵一出来,他们就缩到堡寨里,走了他们又出来。
自己这边想修建堡寨,可哪有那个条件.
关键这些人,还在不断地修,每建起一个来,就等于在西夏身上插了一刀。
过了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