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浊浪噬官
滦县衙门的朱漆大门斑驳脱落,两只石狮子缺牙断爪,活像两个落魄的看门老汉。惜夕的马车停在衙前广场时,竟连个接应的差役都没有。
“大人,这...“老仆颜忠看着冷清的衙门,眉头皱成了疙瘩。
惜夕却笑了:“好啊,正好看看他们能晾我到几时。“
她整了整七品鸂鶒补服,昂首走向衙门。刚踏上台阶,一个满脸油光的师爷才慌慌张张跑出来,腰间系带都没系好。
“哎哟,县尊大人到任,小的有失远迎!“师爷连连作揖,眼睛却滴溜溜打量着惜夕的衣着行装,“实在是没接到上头的文书,不知道大人今日到任...“
惜夕一眼看穿这拙劣的表演。按律,新官到任,县衙六房书吏、三班衙役都该列队相迎。眼下这情形,分明是给她下马威。
“无妨。“惜夕不动声色,“本官姓颜,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小的姓赵,是衙门刑名师爷,代掌印务已有半年。“赵师爷边说边引路,“自从上任李县令...呃...离任后,滦县一直无人主事。“
惜夕知道那个“李县令“就是老翰林说的投河自尽的那位。她环视衙门大堂,积灰足有铜钱厚,案卷胡乱堆在角落,显然很久没升堂了。
“县丞和主簿呢?“
赵师爷面露难色:“周县丞告病在家,王主簿上月母亲过世,丁忧去了。“
惜夕心中冷笑——好得很,领导班子直接给她来个空城计。
“既如此,烦请赵师爷即刻派人通知县衙所有属官、胥吏,明日卯时正点,本官要在大堂点卯。缺席者...“她故意顿了顿,“按《大虞官制》,无故缺勤,杖二十。“
赵师爷脸色变了变,又堆起笑容:“大人远道而来,不如先安顿下来?后衙已经收拾好了...“
“带路吧。“
后衙的情况比前堂更糟。三间瓦房漏风漏雨,院中杂草丛生。唯一像样的是张红木床,可当惜夕坐下时,竟“咔嚓“一声塌了一角。
“这、这...“赵师爷额头冒汗,“定是那些奴才偷懒...“
惜夕拍拍衣裙站起来:“无妨。青柳,把本官的行李打开,先收拾出个能住的地方。“她又对赵师爷道,“烦请把近五年的赋税册子、刑名案卷都拿来,本官今晚要看。“
赵师爷瞪大眼睛:“今晚?可那些册子都堆在库房,一时半会儿...“
“那就劳师爷加个班。“惜夕微笑,“对了,再派个人去白河坞白家递个帖子,就说本官明日午后要登门拜访。“
听到“白家“二字,赵师爷明显抖了一下:“大人要见白家?“
“怎么,不妥?“
“不不,只是...“赵师爷擦了擦汗,“白老爷近来身体不适,恐不便见客...“
惜夕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无妨。“
打发走赵师爷,惜夕立刻带着颜忠检查了整个后衙。果然在书房地板下发现了个暗格,里面藏着几本私账。粗略一翻,全是各乡里正给衙门送的“孝敬“记录。
“小姐,这地方不对劲。“颜忠低声道,“老奴方才去厨房打水,听到两个差役说...说您活不过三个月。“
惜夕挑眉:“跟李县令一样投河?“
“他们说...白河坞就是滦县的阎王殿,白老爷是活阎罗。“
正说着,青柳慌张跑来:“大人!库房那边吵起来了,赵师爷不肯交账本!“
惜夕冷笑一声,从行李中取出个锦盒,里面正是女帝钦赐的县令印信:“颜忠,持印去县衙库房,告诉赵师爷,要么立刻交出所有文书账册,要么本官现在就升堂,治他个''欺瞒上官''之罪!“
待颜忠领命而去,惜夕又对青柳道:“你去街上转转,买些吃食,顺便听听百姓都在议论什么。“
夜深人静时,惜夕在油灯下审阅着终于送来的账册。越看越心惊——滦县每年上报的田亩数不足实际三成,税收大半落入私囊;刑名案卷更是荒唐,命案多以“失足落水“结案。
“果然是个烂摊子...“惜夕揉着太阳穴。忽然,她注意到赋税册上有大量“河捐““堤银“的条目,可今天一路行来,白河堤坝分明年久失修。
窗外传来打更声,已经三更天了。惜夕正要熄灯,忽听“啪“的一声,一颗石子击碎窗纸落在桌上。展开裹着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明日点卯,当心茶水。“
惜夕心头一凛。看来这滦县衙门里,也不全是白家的人。
次日卯时,惜夕早早坐在大堂上。令她意外的是,三班衙役、六房书吏竟一个不差全到了,只是个个眼神飘忽。
赵师爷赔笑:“大人,人都齐了,您看...“
惜夕扫视众人:“本官初来乍到,今日不点卯,改点名。“她拿起昨夜整理的名册,“念到谁,谁就上前一步,报上职责。“
这招打了众人个措手不及。按常理,新官点卯只是走个过场,由师爷代为应答。可逐个点名,那些吃空饷的、冒名顶替的就藏不住了。
“户房经承,刘大有。“
一个瘦高个儿哆哆嗦嗦站出来:“小的...小的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