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朱纯臣,你不要过来啊!(求收藏,求追读)
大年初五,清晨,大同雄城。
大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城头的守军比平日多了数倍,城墙上旗幡招展,刀枪林立,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大战将至的紧张气息。
一辆罩着深蓝棉布围子、毫不起眼的马车,在距离东门还有一里多地时就缓缓停下。车帘掀开一角,露出成国公朱纯臣那张惊魂未定、满是疲惫的胖脸。
他眯着眼,紧张地望向城门方向。只见城门忽然大开,一队队顶盔贯甲的骑兵,轰然涌出!马蹄践踏着冻土,发出沉闷如雷的声响,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朱纯臣的目光死死盯住其中几面醒目的“麻”字认旗,心头猛地一沉!
“麻家将……这是倾巢而出了?”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麻家是大同右卫的世袭将门,树大根深,这一辈的领头人物叫麻承恩,曾官至宣府总兵。当年宣府闹饷险些酿成大乱,还是他朱纯臣在魏忠贤面前说了话,才将麻承恩平调回大同当了副总兵。大同也欠饷,但麻家在此地盘根错节,自有手段弹压局面,稳住军心。
朱纯臣原本打算先投奔麻家,凭借往日情分求得庇护,暂避风头。可眼前这景象……麻家精锐尽出,显然是边关有急,大战将起!这时候去寻麻承恩,估计也找不着人。
他颓然地放下车帘,缩回冰冷的车厢里,脸色更加难看。
赶车的家将朱八和坐在他身旁的管事朱安,也是面面相觑,忧心忡忡。
“公爷,”朱安压低声音,脸上写满了不安,“麻家的几位爷看这架势是全员出动了,怕是……怕是顾不上咱们了。这兵荒马乱的,咱们……”
朱纯臣烦躁地摆摆手,打断他的话,脑子飞快转动。麻家这条路走不通,还能去哪?
“去代王府!”朱纯臣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找承奉正庞玉贵庞公公!这些年老子可没少给他帮忙!代王府前些年强占军屯一万多亩,惹得大同镇兵怨沸腾,差点闹出哗变,是老子动用关系,帮他压下去的!
还有,代王府私下里和墙外蒙古部落做的那些买卖,铁器、火药、盐茶……哪一样不是杀头的勾当?里头不少紧俏货,还是从京营库里流出去的!老子要是进去了,把他庞玉贵和代王府那点破事全抖出来,谁都别想好过!”
朱安闻言,非但没有安心,反而更显焦虑,他小心翼翼地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公爷,话是这么说……可咱们现在……他们要是……狠下心肠……”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怕代王府直接灭口。
朱纯臣眉头紧紧锁死,他何尝不知这是在赌命?但如今已是山穷水尽,别无选择!
一直沉默赶车的朱八忽然开口,声音低沉:“爷,要不……咱们分头走吧。您写份东西,把代王府那些事,桩桩件件,都写清楚了,交给小的。小的就在大同城里找个不起眼的客栈藏着。您若进了代王府安然无恙,风头过了,小的再去寻您。若是……若是有个万一,”
朱八顿了顿:“小的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把东西递出去,绝不让爷您白死!”
朱纯臣浑身一颤,看着朱八坚定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他长叹一声,瘫软在座位上:“罢了……罢了……就依你所言。先进城,找个客栈安顿下来再说。”
马车再次启动,随着稀疏的人流,缓缓通过表面上戒备森严,但只要花钱就能进入的大同东门,消失在巍峨的城门洞内。
……
约莫半个时辰后,几骑快马踏着碎雪,来到大同东关城门外。为首一人,身着寻常商贾的棉袍,面容精悍,正是锦衣卫北镇抚司掌刑千户许显纯。
一名做脚夫打扮的汉子早已候在路边,见到许显纯,立刻快步上前,低声禀报:“许爷,人进城了,落脚在同福客栈。”
许显纯面无表情,只是微微颔首:“看清了?几个人?”
“看清楚了,就朱纯臣、车夫朱八,还有一个管事模样的老仆,三人。”汉子答道。
“同福客栈……”许显纯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倒是会挑地方。知道接下来往哪儿去了吗?”
“进了客栈后还没动静,看样子是先歇脚。”
许显纯不再多问,一抖缰绳:“走,咱们也进城。不去客栈,直接去镇守太监府!”
……
大同镇守太监府邸内,却是另一番光景。
暖阁里炭火烧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镇守太监刘文忠斜倚在铺着厚厚貂皮的软榻上,眯着眼,听着小太监在一旁读着来自宣府的捷报。他手指轻轻敲着榻沿,心情颇为舒畅。
想当初魏忠贤失势,朝廷清算阉党的风声传来,他刘文忠吓得魂飞魄散,连去凤阳守陵的包袱都偷偷打好了。谁能想到,峰回路转,魏公公不仅没倒,反而被皇上派去宣府督粮抚军,竟立下赫赫战功!阵斩真鞑一千多个,逼退虎墩兔汗,这可是实打实的功劳!连带着他们这些魏公公的旧人,腰杆子也硬了起来。
就连一向有些跋扈、听调不听宣的麻家将,这回也乖乖领兵出塞了。这大同镇,眼看是越来越稳当,他刘公公的好日子,看来还能继续过下去。
正美滋滋地盘算着,一名心腹小太监轻手轻脚地进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