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绣花针
陆沉拿着砚台、拿着再生胶囊,再次回到书房。
陆承祖听到声响,放下手里的杂记。
抬眸就看到了那似曾相识的巨型砚台。
他噌地站起身,激动的说道。
“对,就是这方砚台,父亲足足寻找了十几年,这些年更是砸坏砚台无数。”
“没想到它流落到南方偏远地区。”
陆沉随手将砚台递给陆承祖。
“兄长,人和物都讲究一个缘分,有缘自会相逢,这里是月红的故乡。”
“她年幼的时候,肯定不会料到她以后的夫君会远在京城镇国公府。”
陆承祖
无缘无故就被硬塞了一把狗粮。
摩挲着砚台,陆承祖不解的问。
“小弟你拿给我做甚,不是让你和弟妹收好吗?等回了京城,你俩交给母亲便是。”
“哦!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取出免死金牌,兄长可知?”
陆承祖抬高砚台底盘给陆沉看。
“小弟,瞧见没?这里有个细小的孔洞。”
“你取大号的绣花针插进去,就会弹出一个卡槽。”
“先皇御赐的免死金牌就在卡槽之中。”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陆沉走过去拉开门,从平安手中接过一杯净水。
随即对平安吩咐道。
“去找春兰要一枚大号的绣花针来。”
“是。”
平安转身欲走,陆沉又问。
“无敌呢?刚怎么没看到人?”
“在训练室练武呢!月初也在那边。”
“嗯!”
陆沉点点头,转身回到书房,把水杯放到书桌上。
回来后还没时间去县衙找罗才子。
也不知胡药师服用这再生胶囊后,有没有不良反应。
这时到底该不该拿给兄长服用?
正纠结着,陆承祖放下砚台,侧目看向他。
“无敌也跟在你身边了?他可是一员猛将,还有平安常胜武功都不差。”
陆沉挑了挑眉。
“兄长身边的一文一武这次也一同过来了吧?我今日怎么没看到?”
陆承祖走到太师椅边品茶去了,不急不忙的解释。
“他俩住在县衙后堂,为兄已经将勘查有可能导致水患的事宜交给了他俩。”
“清水县河堤和村落的情况,我已经有了大致了解。”
“罗县令干的不错,当地村民也非常配合。”
陆沉拿着水杯走到陆承祖旁边的太师椅上坐下。
隔着茶几递给陆承祖一颗胶囊。
“既然工事上不用兄长费神,那不如此时服药吧!”
“能不能治好兄长的隐疾小弟不知,但有人伤了那处,治疗效果极好!”
说着就将水杯和药都递了过来。
陆承祖接过丢进嘴里,顺带喝一口水就咽了下去。
淡定的就像吃了一颗花生米,再饮一口酒一样。
完了也不去感受有什么身体反应,而是继续与陆沉说事。
“舅父他们刚来到清水县,这住处和以后的营生也得安排好了。”
“为兄从知州府带来的一万两就送于他们吧!“
“相信有了这一万两,他们也能衣食无忧。”
“加上罗县令的照应,从此隐姓埋名也能平静的生活。”
“舅父一族都是文人,且在京城有不少识得之人,科举一途却是行不通了。”
陆沉想想还是不放心。
“兄长,就算南阳知府想让你替他美言,也不至于拿出一万两吧?”
“这里面莫不是存在官官相护,弄虚作假?”
陆承祖无奈的笑笑。
“嗯,吾弟聪慧,南阳知府确实存在谎报且夸大当地灾情,可这又如何?”
“朝廷不也没给他们拨赈灾款下来吗?”
“不过是减免了灾年的税收而已,受苦受难的终究还是老百姓。”
陆沉沉默不语。
这些年南方地方官员年年都向朝廷哭穷,朝廷也拨了不少赈灾款粮。
但年年如此,朝中官员也猜出了他们谎报灾情。
此后,朝廷便不再轻易拨款,仅以减免税收敷衍了事。
这也就导致那些真正受灾严重的地方得不到救助。
百姓们苦不堪言,卖儿卖女,拖家带口的形成逃荒潮。
清水县就是如此。
虽然受灾不算特别严重。
但若没有罗县令、王伯、月红他们的从中出力,不显山不露水的控了市场粮价。
或许也会有不少村民熬不下去。
当然,陆沉来到清水县后,也帮了罗县令不少忙。
他明面上是带人缉拿仇万鳞,铲除当地恶霸。
实际上却是用仇万鳞的产业,从乡绅富商手中套来银钱,帮助受难的民众渡过了难关。
朝廷就是这么干的,国库缺银子了,就查罪抄家充盈国库。
别看清水县城中的商户个个富得流油,可你真让他们慈善捐款。
真没几个会积极响应。
即便抱着不好得罪官衙的心思,也不会舍得拿出多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