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42章 只有许家受伤的世界达成
石文远这句话,于无声处嚣张了一把,属于低调的嚣张。
若是那些没有城府的后生,听了他的话,恐怕要激动的跳起来。
然而,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李纲,却只是淡定的笑笑,点头附和道:
“石大人言之有理。”
“如今朝廷的官员之中,我最喜欢石大人的性格,直来直去,聊起天来只有一个爽字。”
当朝宰相夸人,果然也是顶级的,他没有夸石文远的谋略,没有夸他的城府,也没说他一个人支撑一个势力的不易。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优点,是个人就能夸得出来。
宰相偏偏关注了旁人会忽略的性格,暗指石大人在颇具城府的同时,性格也并非阴鸷,显然更加难得。
石大人放下茶碗,微笑着回应道:
“李大人太客气了。”
“晚辈这点微末的道行,和您相比还是差得远呢。”
“您可算是文武全才,本来在文臣中已经位列行首,如今居然也开始整顿武备了。”
说到这里,石文远眼中闪出精光:“老大人莫非,是想再造铁军?”
不得不说,石大人的眼光够毒,情报够广,他话中暗藏着两个意思:
所谓的“再造”,既可以理解成为如今的军队换装,让他们焕然一心。
也可以理解为,重新打造一支铁军,不过这支新的部队效忠于谁,可就不好说了。
果然听到这句话的宰相大人,脸上一沉,反唇相讥道:
“我若执掌铁军,自然是为朝廷分忧,为百姓戍边,保我大秦的疆土的。”
“和石大人这种,无论做什么,只为了太后一人高兴的情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其实自从石文远在朝廷中崭露头角,他和太后之间的关系,就一直传的沸沸扬扬。
先皇一生无子,直到六十多岁高龄,才让惠妃,也就是如今的太后诞下龙儿。
可惜太子刚刚出生不久,先皇便驾崩了,只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太子和惠妃孤儿寡母。
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本来对治理国家一窍不通的太后,也只好边干边学,这一干就是七年。
在这七年之中,难以避免的,文臣,武将,世家,都暗戳戳培养了自己的势力,本来站在太后一方的外戚,也开始离心离德。
迫于无奈,太后只好在熟悉了国家大事后,开始搜罗党羽。
然而经过这么多年,朝中的势力划分早已经确定,处于最弱势一方的太后,又有几人愿意投靠呢?
石文远,算是唯一一个愿意主动站出来,将自己归为太后一党的人。
不过,问题很快就来了,只要是个人就会疑问,你自称是太后的人,那么太后能给你什么?
前途?权力?保障?安全……
什么都给不了,那么……
太后年纪轻轻便守了寡,正巧石文远当过小皇帝的太子洗马,至今未婚……
一些龌龊之人,自然而然会向肮脏方面想,渐渐的,为了打击太后一党,也就是石文远本人,就连宰相这种百官表率都开始不装了。
都去给我传太后河石文远的绯闻!
于是,这个传言仿佛急型流感流感一样,迅速在百官之中传播。
如今不仅仅是京官的圈子,哪怕地方官员们,都习惯性的不时拿太后和石文远开玩笑。
完全不怕隔墙有耳,因为石文远毕竟只有一个人。
没有同党谁给他传递消息,即使被他知道了,他又能怎么样?
放在民间,这种做法叫做欺负孤儿寡母,可是放在朝廷中,不但要欺负孤儿寡母,谁敢帮她们,同样不能放过。
宰相不留余地的讽刺,显然刺痛了石大人,他的手背上青筋暴起,但嘴上却仍然不动声色。
“下官对太后,一直只有尊敬,便如对大人您一样。”
“想必是宰相大人听信了某些无聊的传言,看来您需要筛选一下情报的来源了。”
两人的第一次明暗交锋,基本上谁也没占到便宜。
直到喝完第一杯茶,两人都没再说话。
待两人放下茶碗,又过了一会,宰相李纲才微笑道:
“石大人,今日你进京时,看起来自信满满,想必是笃定你的破阵刀,能够胜过我督造的兵器咯?”
石文远微微一笑道:
“大人,这种试探就不必了吧?”
“破阵刀怎么样,想必您心里知道的,不比我少多少。”
“否则,您怎么会派人去江阴县强取豪夺,非要夺来破阵刀的配方呢?”
宰相哈哈一笑:
“是老夫不自量力了。”
“既然这配方握在石大人手上,想必我如何想要,也是白费心机了。”
石文远点头道:“破阵刀乃国之重器,不夸张的说,它的出现,完全可以改变一场战斗,乃至一次战役的胜败。”
“非掌握在能够用好它之人的手上不行。”
宰相嘲讽道:
“石大人就这么自信,只有你能用好它?”
石文远微微一笑,显然懒得争辩,反正他现在占据着主动。
李纲双目微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