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 第211章 紫金山-燕子矶绞肉机,方默指挥部换位置

第211章 紫金山-燕子矶绞肉机,方默指挥部换位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整个紫金山前沿阵地,每小时要承受数百发各种口径炮弹的轰击。

有教导总队的老兵事后形容:“脚下的土地都被炸松了三尺。”

但每当炮火稍歇,大夏守军依然会立即抢修工事,补充弹药。

医护兵们冒着炮火在交通壕里穿梭,担架队永远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12月13日下午,随着鬼子完成全部兵力部署,金陵攻防战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

鬼子华中派遣军投入了全部力量,二十余万日军从三个方向发起总攻,整个战线化作巨大的血肉磨坊。

南线,最为精锐的第6师团(熊本师团)和第114师团(宇都宫师团),像两把铁锤,狠狠砸向雨花台、水西门、中华门一线。

这里由74军、88师等中央军精锐把守,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鬼子以大队(营级)为单位发动了波浪式的冲锋,守军的官兵们依托残破的工事,用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抵挡坦克进攻。

有连长在战壕里喊出“手榴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捅”的壮语。

第9师团(金泽师团)则沿着秦淮河,猛攻光华门。

东线则是真正的决战战场。

第13师团(仙台师团)、第16师团(京都师团)以及刚刚补充完兵员、恢复了些许元气的第3师团(名古屋师团),总计超过七万鬼子,对紫金山-燕子矶的十余公里防线发起不计代价的强攻。

鬼子步兵们在军官的驱赶下,成建制地冲向密布铁丝网和雷区的死亡地带。

他们如同疯狂的狼群,一波接一波地扑向紫金山下的延绵不绝的阵地

有时一个大队的鬼子冲上去,半小时后就能减员过半。

然后鬼子也不给大夏守军休整的时间,下一个大队的鬼子即刻就发起冲锋。

炮声、枪声、喊杀声震耳欲聋,整个东线战场化作一台巨大的血肉磨盘。

朝香宫鸠彦王这位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此刻也变得异常谨慎。

他将第101师团(兵员来自东京)和第104师团(兵员来自大阪)这两个特设(后备)师团,牢牢握在手中,作为战役总预备队。

根据沪上战役中获得的情报,他非常确信,方默手中掌握着一支成建制的、具备强大突击能力的装甲部队。

这支“机甲部队”有能力在平原地区进行快速穿插,分割乃至包围一两个步兵联队。

朝香宫鸠彦王不敢有丝毫大意。

他给101和104师团的任务就是“救火”。

一旦发现方默的装甲部队有出动的迹象,企图对一线进攻部队进行侧翼打击或分割包围,这两个预备师团必须立刻顶上去,进行反包围,不惜代价缠住对方。

金陵周边地域狭小,步兵虽然跑不过坦克履带,但急行军一两天内也足以覆盖主要战场。

朝香宫鸠彦王布下的这个后手,目的明确,就是专门用来对付方默可能使出的“奇招”。

-----

另一边,为了更靠近前线,及时掌握战局。

方默将他的军指挥部从相对靠后、目标明显的玄武湖附近的那座机场,迁移到了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

这座安葬着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陵寝,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第一陵。

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如今却不得不成为战时指挥中枢。

国家危亡之际,什么文物保护、繁文缛节都已顾不上了。

陵区内的享殿、配殿乃至神道两侧的石像旁,都拉起了电话线,架起了电台天线。

参谋人员进出匆匆,电话铃声、电报滴答声、地图翻动声取代了往日的寂静。

方默漫步在苍松翠柏掩映的神道上,脚下是历经六百年的石板,周围是栩栩如生的石兽。

他抬头望向享殿那古朴的飞檐,心中默默向这位驱除蒙元、恢复大夏的洪武大帝告了一声罪:

“后世晚辈方默,为御外侮,保家国,不得已惊扰先帝安眠,万望恕罪。”

随即,他又不禁自嘲地笑了笑。

如今,活着的大夏人正在成片地倒下,山河破碎,血流成河。

与这国破家亡的惨剧相比,暂时借用一下先人的陵寝作为指挥部,又算得了什么?

若能以此换来战局转机,保住更多同胞性命,相信这位以铁血著称的开国皇帝,泉下有知,亦能理解。

他走进临时设在一处偏殿的指挥部,里面忙碌异常。

巨大的军事地图铺在临时拼凑的桌子上,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敌我态势。

侦察机拍回的照片和情报部门送来的文件堆在一旁。

一名参谋见方默进来,立刻上前汇报:

“军座,根据最新侦察,鬼子部署大致如此。南线……东线……其预备队101、104师团位置相对靠后,动向不明,但判断是为应对我部装甲突击而设。”

方默走到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箭头和符号。

他看得非常仔细。

良久,他直起身,轻轻吐出一口气。

鬼子的部署,四平八稳,层层递进,预备队位置刁钻,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