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视察
一个月后。
陆生快累瘫了,跑了十几个省,基本覆盖沿海各主要城市以及内陆几个中心城市。
主要是交通太不方便。
绿皮火车五六十公里的时速很恼火,搞的他后面不得不坐飞机,否则一个月根本搞不定。
最主要的是要喝酒。
即便是他15.8的强大体质也差点没抗住,但不喝又不行,酒桌文化在这个年代很盛行。
既然选择依托内地发展。
那以后的生意不得不靠这些人关照。
虽然说现在的港商是超国民待遇,但陆生依然选择装小,从不拿大,酒到杯干。
哪怕是喝到胃出血也要豪气万丈。
这个年代的内地还是人和人交往的年代,豪气仗义才能吃的开。
即便是喝到吐,陆生还是很高兴。
没有白跑白喝,该干的事都办妥,该建立的人脉关系也建好,现在就等他的专卖店开业。
只要开起来。
潮流前线设计的潮流服装将对这个时代的中国产生极大的冲击,说是颠覆也不为过。
这个可是全国性的影响力啊。
到时候再搞个什么加盟商之类的,便可以迅速覆盖到全国各地,数钱数到手抽筋啊。
刚到鹏城。
陆生第一时间找到了李卫国。
酒桌上。
陆生强忍生理上的反胃,举杯道:“还要感谢李大哥的帮助,我才能顺利把这事办下来。”
“都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李卫国摆摆手,道:“你是有眼光的,也心系祖国的发展,我们肯定要大力支持。”
陆生笑了笑,碰杯后一饮而尽。
其实他这也算是投机。
内地想吸引外资,特别是港商来投资,但很多富豪还举棋不定,不敢轻易下注。
而他应该是李卫国树立的一个旗帜。
想到这。
陆生放下酒杯,开口道:“李大哥,我准备在这再建一间万人的鞋厂,但是资金上……”
又是一间万人厂?
这小子的手笔是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快了。
李卫国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后,笑道:“你是想继续贷款吧,原则上没有问题,但金额……可能达不到你建万人大厂的要求,具体要评估后才知道。”
陆生点点头,道:“能贷多少是多少。”
说起来。
他在鹏城真金白银的投资了一千万美金,在鹏城以外也投资了一千万美金。
上次贷款了一千万人民币。
所以这次大概率也是这个数,银行不可能会贷款超过他在鹏城的投资总额。
不过一千万也可以。
至少建设工厂的前期投入是够了,等建起来他的服装厂肯定已经开始盈利。
告别李卫国。
陆生回到服装厂,去和吉米商量这30家专卖店的店长人选,特别是鹏城总店的人选。
“有13家的店长已经确定。”
“剩下的开始招聘吧,店开起来这段时间刚好可以集中培训,就在内地招聘,人力成本低。”
“总监,经理这些还是去港岛聘请。”
“没问题。”
两人一人一句就商量完,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把把控好大方向,保证衣服的质量和设计。
卖爆不是什么大问题。
另外那13店的店长则是当地的关系户,什么局长厅长塞进来的,因为店长的工资很高。
在平均月薪不过200人民币的年代。
陆生开出来的店长的月工资是500人民币,还有门店销售提成,妥妥的高薪工作。
开这么高工资也是为了这些人。
当然。
放在港岛就很一般,才平均工资的一半。
晚上阿来又打来电话汇报尖沙咀情况,说素姐与阿发已经动手绑架了大水喉四叔。
知道这么清楚,当然是雷美珍的功劳。
警方在忠信义内部的线人很多,毕竟忠信义搞洗衣粉的规模太大,动辄就是上亿的货。
陆生的决策是按兵不动。
枪打出头鸟。
这个时候的连浩龙不好惹,只要敢冒头,绝对会招来他的全力报复。
交待几句后陆生回到宿舍好好睡了一觉。
……
次日。
陆生吃完早饭,开始视察工厂各个部门。
身后跟着生产总监,采购总监,车间主任,以及财务,人事和销售等部门的经理。
还有师爷苏,林胜武等人。
最先建的那座千人厂已经开始试生产,把三个生产车间看了一圈后没发现什么大问题。
年底前A货肯定可以在港岛搞起来。
不得不说吉米是个人才。
这么短时间就能让工厂正常运转,其在做生意方面的职业技能等级绝对不低。
来到办公楼的招聘处。
外面排着几条长队伍,都是来应聘的。
人事经理赵中涛上前解释道:“陆董,我们现在的人力缺口有四千,不是招聘不到,是因为现在厂房还没有建起来,所以稍微放慢了招聘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