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疯狂爆产能的工厂
说实话。
拿着雷丁汽车的名气,来给星辰01引流。
只是郑国昭灵感一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
还带了一点报复心理。
但没想到的是。
效果竟然超出寻常的好!
光是一个下午,进来问车和看车的人数,就超过了二十个。
当然了。
这些客户群体得到的消息,是“雷丁汽车打折大促销”,走进店内,看到的却是一款从来没见过的车子!
有人反应过来,这显然是虚假宣传。
说好的雷丁汽车打折,你上来给我看另一台车?
但这点疑惑,很快就随着一套丝滑小连招,变得烟消云散。
因为他们发现,这台车子不光售价低,而且各方面看起来,似乎真的比之前三万块的雷丁汽车要好!
关键价格和外观实在是太给力,于是他们也就转变了心意。
短短半天的时间,出货了十台!
这还只是一家门店。
“通知所有门店,接下来卖车就按这个来。”
郑国昭说道。
“是,老板!”
……
……
随着星辰02的生产下线,工厂内部的生产效率变得非常快,不过线下的销量还是超过了许易的预期。
短短半个月时间。
星辰01销量就达到了三千台,星辰02更是以刚下线十天的速度,销量超过了一千台。
而这并不是线下销售额的极限,而是目前工厂产能的上限。
毕竟。
头部那几家微型车品牌,月销量也就在一万多台。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能将总产能爆到一万台,已经是公司内部加班加点,以及联合供应链各方努力的结果。
特别是星辰02这款车,虽然售价更高,接近三万的价格。
但一下线,直接遭到了疯抢。
他还是低估了现阶段的市场,娱乐大屏和长续航对消费者的杀伤力。
山栋那边发过去的车,已经是销售一空。
庐州线下这边,更是供不应求,每天都有订车消息发来。
为此。
生产部和人事部忙得不可开交。
要爆产能,就得多招人,工厂和生产部本来就已经扩招过一轮了,面对现在这个销量,还是顶不住。
于是只能不断催促人事部那边加快招聘进度。
而现在,也不光是生产部门缺人。
市场部门和研发部一样等着要人,搞得人事部门的人手也是紧缺起来。
短短大半个月的时间。
星辰公司内部的部门,人手就来了个飞速扩张。
工厂那边更是屡屡创造奇迹,生产效率高得不可思议。
郑铁急匆匆的从公司赶到厂区,将新招进来的一批技术工安排到星辰02产线中。
早在两个月前,工厂就彻底开始了三班倒爆产能模式,人数比之前扩招了一倍。
按理来说,工作强度比之前的两班倒是要高多了,可整体氛围却并没有出现多少的怨言和负面反馈。
原因也很简单——
钞能力。
现在星辰造车厂的人均薪资,比行业平均水平要高出了两三千,所有员工每日餐补费提高了20元。
生产线内一副热火朝天的气氛。
“一期工厂和二期工厂预计这个月产能还能提升30%,车辆下线量超过一万三千台,以我们目前这个人手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刚一到达,这边产线的主管何京汇报道。
一期的工厂主要负责车架和底盘件的冲压制造,大件焊接。
二期工厂则是负责整车零部件装配,包括前脸和天窗玻璃,以及座椅内饰的装配和最后的质检。
说实话。
何京自己都感到很不可思议!
他们现在在岗人数已经超过五百。
可如果按照行业平均水平统计,要实现每月一万的生产量,起码是要达到八百人和一千人的规模,还是在极限压缩人工的情况下。
可在生产途中,却是极其的顺利和高效,产线上几乎是一点问题没出,设备调试也顺利得不行。
整体生产员工,个个都好像是发挥出了150%的效率,一点乱子都没出。
等于说,在个个环节都没犯错的情况下。
把产能爆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
这听起来合理吗?
一家工厂,生产环节怎么可能一点问题不出的。
设备故障,安全事故、良品率过低……每一项都能搞出大问题。
都更何况还新招了这么多人手调整。
但事实偏偏就是如此。
一切顺利得不像话。
最终他们只能归功于“氛围好”,加上许总的决策英明,提前把工厂待遇提升了两个档次,让所有产线工人得到了激励。
郑铁点点头,眼神之中神采奕奕:
“一万三千台,的确是很好了……
但我刚开完会回来,不光是本地和山栋的经销商等着车辆下线,最近还有几个外省的经销商也要加盟,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