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自研电机下线
“说来听听。”
周涛微眯眼睛。
他本人文化程度并不高,只不过发家早,公司很多成功的发展方针都是副总这个狗头军师制定的。
“既然保时捷不打算追究这方面,并不在意这种小市场,那说明星辰汽车可以做的事情,咱们一样可以做……
咱们的新车,也可以单独开模保时捷的外观,到时候外观层面咱们同样做得好,加上品牌的优势,消费者的选择面就回来了。”
提出这个点子。
刘彬自己都感到沾沾自喜。
他妈的——
我简直就是个天才!
抄袭怎么了。
这在商业上,并没什么可耻的。
何况有成功的案例在先。
他们作为微型车的老企业,就应该吸取这种行业成功经验,再将其归纳出新,然后利用更大体量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打败星辰这种刚发家的小企业!
……
……
星辰总部。
研发部门最近很忙碌。
主要是新成立了电机电控部门,新增的一批研发人迅速融入大团队。
此外。
在许易的主导下,人事部那边上个月高价挖来了一名三电技术总监。
孙鹏飞此前是汇川内部的一名研发工程师,主要带的项目就是搞通用伺服电机和工业永磁同步电机的开发与应用。
他出走的原因很简单。
一是钱没给够,二是汇川的加班强度在苏州工业园区是出了名的天天加班。
另外就是大厂能人多,技术抱负得不到实现,此前他设计的36槽8极电机,居然只被用在小功率机型上,气得他几天没睡好觉。
但又无可奈何。
平心而论他的技术和行业经验确实算可以了,但又不是顶尖那批,在都很卷的大环境里,卷不出头。
而这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涉及到三电领域的交叉学科,人才普遍出现了不低的行业溢价。
有些大牛前辈,被几乎溢价两倍的薪资挖走。
有行业先例,于是他也萌生了往这方面发展,换换赛道的念头。
原本是想看看新成立的新能源车大企业,亦或是国内吉利、比亚迪这类的传统大厂,奈何海投了一个月,相关条件还没谈妥。
期间就发生了一件突发事件。
在老家的母亲突发重病,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家里需要人照看。
没办法。
他只能折返庐州,考虑先在本地找一份工作过渡,顺便还可以照料家人。
原本是没报太大期望,准备干个一年左右过渡一下,却经过一个猎头联系,接触到星辰科技这家公司,据说老板有意向砸大钱进军新能源造车,虽然现在搞的是老头乐,但前途不可限量云云。
开出的待遇是四十万的基础年薪,附带项目奖金和年终奖分红一类,算下来绝对比他之前的在汇川内部是要高不少。
面对这样的说辞,孙鹏飞没多想,这家老头乐公司未来的发展他丝毫不关心,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够提前预支半年的年薪,缓解家里做手术治病的压力。
其实。
这个要求有点过分,就算是在传统大企业里,要预支薪水申请也很麻烦。
而且大概率要有抵押,孙鹏飞已经做好去银行贷款的准备了。
但没想到,对方的老总只是见了他一面,详谈一番后,双方签订了一份长期合同,随即就同意了。
到了正式入职,工作项目更是轻松得不像话。
仅仅只是为了开发一个供微型车使用的工业永磁电机。
提前预支了半年薪水,解了燃眉之急。
孙鹏飞内心多少有几分“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意味。
虽不至于那么夸张,但也对这家公司和许易这个老总内心平添了几分好感。
于是在开发电机电控上,更是不遗余力的工作。
原本预计几个月研发周期的自研电机,现在不过一个多月过去,就已经完成了七七八八、
这主要是孙鹏飞将此前自己在汇川内部,还没用上的部分研发成果也给套用过来。
……
“许总,再有半个月我们的内部自研的V1电机,就可以正式安排预生产工作了。
现在调试的样品已经在最后检验阶段,您可以先看一下。
这一代电机,按照内部原有的研发方案,我做了转子削角设计,优化d-q轴电感比,降低30%高频涡流损耗。
内部采用了钕铁硼,壳体是ADC12压铸铝,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性能和散热效率。
最终峰值功耗能达到5kw,但按照我们现有车重和工况,足可以将车速推到110km/h,内部限速后功率锁定在3kw,在标定的80km/h车速下,电耗同比降低了30%。
当然,这个主要是电控和压缩机方面的优化,电机的工作效率本身已经非常高了,但是压缩机的启停和内部电控太粗糙了,我优化了电控策略和部分过热的线路,整体优化后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续航还能提升20公里。
初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