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造箭
“好!”赵牧当即支持了那名铁匠的主意,随后说道:“这段时间我看看能不能买到一些铁锭,到时候拜托你打造一些箭头,没问题吧?”这名铁匠名叫郑远,听到这话当即激动道:“没问题!而且我不光能做箭头,还会做弓!只要材料够,就算是三五石的铁胎弓我都能打出来!”听到这话,赵牧马上来了兴趣。他明白要想守住小王庄,光靠他们这些人其实还是不够的。最起码,他们还要有足够的武器才行。只是朝廷对铁器管的很严,刀剑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直到现在,他们手里也就只有五六把猎弓,以及为数不多的箭矢,而且大部分箭矢都在那次冲出难民帮包围的时候用掉了。再有就是,他们上次被那十几名军中的好手包围的时候,最后得到几把军中的长刀。那些长刀虽然还算可以,但赵牧却不敢轻易拿出来。放在城外怎么用都没问题,但若是进城的时候被发现,肯定要被人举报追责的。而且经过前世的经验,赵牧一直都认为最好的武器其实还是可以远程攻击的武器。他们那次之所以能够冲出难民帮的包围,跟他们带着那些猎弓的缘故还是有很大关系的。若是没有那些猎弓直接射死了好几个人,吓的那些难民不敢一窝蜂的上前,光靠王武和闻志的勇武未必能够带着他们完好无损的冲出来。因此,听到郑远能够打造铁胎弓,赵牧当即欣喜若狂。“好!好!”赵牧连着说了两个好,但他心中想的却并非真让郑远造出许多铁胎弓。而是另一件武器。连弩!提起连弩,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诸葛连弩。但是诸葛连弩早已失传,而且关于诸葛连弩中的那句“十矢齐发”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十只箭一起发射出去,另一种说法则是先后连续发出。而大部分人理解的连弩,也都是后者,先后连续发出。诸葛连弩失传后,也有许多人试图复原。这其中就包括明朝发明的诸葛武侯弩,以及清朝时候发明的弹弩。赵牧穿越之前,也有不少人复刻过诸葛连弩。但真正意义上的连弩,其实并不是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利用扳机发射,而是通过一个拨杆拉动弓弦往复射击。说白了,就是没有许多人想的那么帅气、酷炫。如今他手下既然有了一个会制造铁胎弓的铁匠,而且还有一个木匠,他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将诸葛连弩复刻出来。虽然他复刻出来的诸葛连弩,威力未必会有自己想的那么大。但他要面对的敌人,大概率还是土匪或者难民帮。而这些人,是绝对不会穿铠甲的。因此即便威力小一些,可只要能够射穿皮肤使对方受伤就已经足够了!想要制作铁胎弓,光是铁锭都不知道需要多少。可若是制作诸葛连弩,他需要的铁锭则会少上许多。他现在完全可以趁着还没人注意到小王庄,先试着将诸葛连弩制作出来,然后再交给众人使用。如此一来,小王庄的安全则能得到更大的保障。众人在村里搜罗一圈,纷纷安排好了各自的任务。谭武带着几个人上山用柴刀砍树,闻志带着两三个人负责挖地基。篱笆墙虽然做起来简单,可他们要想让篱笆墙坚固肯定还是要挖地基的。否则哪怕他们把篱笆墙绑的再结实,没有地基的话别人还不是一推就倒?至于那些没分到柴刀也没分到铁锹的人,则负责来回运输木头。而黄婉和王武娘子、林罗氏等人,则负责烧火做饭以及编麻绳。当中午时分,王武带着石闵几人回来的时候,闻志他们已经做好了一段两丈长的篱笆墙。而这还是因为他们才刚开始干,手里的家伙什也不怎么好用的缘故。当王武将从城里买到的柴刀和铁锹带回来的时候,众人立即鸟枪换炮,再次加快了速度。对于这些人的效率,赵牧心中十分满意。王武则是转了一圈,指着村口说道:“牧哥儿,我们最好可以在这里盖两个箭楼,如此不但方便观察周围的情况,而且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也方便我们直接震慑对方。”对于这种事情,赵牧当即从善如流。只是这些事情也急不得,如今篱笆墙还没做好,就算光弄个箭楼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接下来的几天,众人制作篱笆墙的速度越来越快。当赵牧酿造的第二批酒出炉的时候,小王庄的篱笆墙已经做好了一大半。而这段时间,赵牧又收拢了十几个难民。如今的小王庄,全部加起来已经有了三十多个人。人手充足以后,赵牧立刻将郑远从制作篱笆墙的人员中抽出来,让他跟另一个木匠吴海一起制作箭矢。至于诸葛连弩,由于赵牧还没理清楚头绪,所以暂时没有马上让他们尝试。而箭矢的制作,其实也没有常人想的那么容易。首先,要想制作箭矢,使用的箭杆必须轻且笔直,储运过程中更不能受到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