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拿命换饭吃
刘启在边上看着,没管。
他就是要秦伯年这种见过血的老兵,把这群人的性子磨平。
一圈,两圈,汗水开始往外冒。
十圈过后,就有人喘得像拉风箱,腿都软了。
二十圈,队伍拖成了长条,前面的人已经跑远,后面的人几乎是在走。
一个身子骨看着不壮实的汉子,脚下一软,摔在地上。
他想爬起来,可两条腿使不上劲。
秦伯年走过去,眼神冰冷。
“站不起来就滚,安民队不养废物。”
那汉子咬着牙,用手撑着地,硬是把自己拖起来,一瘸一拐跟上。
没人敢上去扶,秦伯年定了规矩,帮了人,就一起受罚。
一百圈下来,天都黑了,院子里躺了一地的人,个个浑身湿透。
能站着的不到十个,那个当过兵的张铁山算一个。
他累得不轻,但腰板还挺着,没趴下。
“开饭。”
刘宽头带人抬来几桶饭菜,肉香味一下就飘满了院子。
地上躺着的人闻到味,肚子咕咕叫,都想爬起来。
“跑完的有饭吃,没跑完或者中途倒下的,看着。”
秦伯年这话,让所有人的心都凉了半截。
那些没撑住的人,只能看着别人大口扒饭吃肉,自己饿着肚子。
这就是刘启和秦伯年定的第一条规矩,不达标就没饭吃。
在这里,没人管你累不累,达标了才有饭吃。
次日,天还没亮,哨声就响了。
所有人不管昨天多累,都爬起来集合。
这一次,没人敢嘻嘻哈哈了。
“今天,教你们站队。”
秦伯年手上拿着根藤条,看着这支歪歪扭扭的队伍。
“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干啥的,从今天起,第一件事就是学排队。”
“三人一伍,九人一排,二十七人一阵。”
刘启在旁边补充了一句。
“这叫三三制,是安民队最基本的打法。”
“一伍三个人,一个拿盾牌的顶在前面,两个拿弩的跟在后面,互相照应。”
“打起来的时候,盾牌掩护,弩手轮流放箭,压着对面打。”
“要是防守,盾牌手排成一排,弩手在后面找机会下手。”
这些打法,这个时代的人根本没听过。
他们以为的打仗,就是一群人拿着刀,乱喊乱叫冲上去砍。
这种细到三五个人的配合,听着就不像是真的。
“现在分队,张铁山,你当第一排的排头。”
秦伯年亲自上手,用藤条抽打那些站错位置或者动作慢的人。
院子里一下就全是骂声和抽人的声音。
光是一个上午,排个队就把这群人折腾得够呛。
他们总算明白,安民队的钱,真不好拿。
下午,是练力气。
举石锁,扛木头,撑在地上。
每一项,都让他们觉得快要死了。
二牛在这时候,成了所有人的阴影。
别人举一百斤的石锁都喊累,他举着两百斤的,还能绕院子跑。
那些觉得自己力气大的人,在他面前都不好意思说话。
晚上,所有人都以为能歇着了,刘启又把他们叫到了空地。
“白天练身子,晚上练脑子。”
“秦教头会把今天练的东西再讲一遍,每个人都得记。”
“明天早上我挨个问,说不上来的,一样没饭吃。”
这种又练身体又考脑子的法子,很快就刷掉了一批想混日子的人。
三天下来,原来的五十人,只剩下四十个。
留下来的这些人,眼神都不一样了,身上开始有了点兵的样子。
刘启的投入,不止这些。
他从酒楼赚的钱,像流水一样花在铁匠铺和木工房。
“王铁匠,我上次要的五十把木弩,好了没?”
“刘掌柜,都好了,都在这。”
王铁匠指着墙角的木弩,脸上都是心疼的表情。
为了赶这批货,铺子里最好的铁都用上了。
“不够,再加一百把。”
刘启直接拍下一块银子。
“另外,给我打四十套胸甲,用最好的牛皮,泡了油再弄硬。”
“还有四十面圆盾,要轻,也要结实。”
王铁匠看着银子,眼都直了。
这个刘启,开酒楼是假,养兵才是真的。
木工房那边,刘启的要求更高。
“刘师傅,我画的这种复合弓,做得出来吗?”
刘启拿出图纸,上面画的弓比一般的弓要复杂得多。
弓身是竹子、木头和兽筋粘在一起的,弓弦是好几股牛筋拧的。
“刘掌柜,这东西看着就厉害,但价钱也高。”
“钱不是事,先给我做十把,用最好的料。”
“这十把,要给安民队里箭法最好的人用。”
这就是刘启的武器计划。
普通队员人手一把木弩,保证火力。
核心的队员,用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复合弓,专门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