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疯狂的淤泥
蚯蚓换果子的事件刚结束,正好景山公园管理处也挂出了免战牌。
周边各个胡同后续挖出的淤泥就没地儿去了。
今年各沟渠里的淤泥那真是量大管饱,上头也说了今年气候不定,最好把沟渠扩宽扩深!
朱大妈愁眉不展,召集胡同里各院的住户干部开诸葛亮会,讨论如何处理剩下的这些淤泥。
已经晒了好几天,那臭味都快把整条胡同给熏入味了。
解卫军刚好在家,也搬了个小马扎过来听一听,屁股后头的跟着宝根。
居委会开这种会通常都在院子里,中间坐着一圈打着蒲扇的各家住户干部,周边还有七八个孩子不停的穿来穿去。
朱大妈今天是发了狠,要求各家来的干部同志必须都发言。
哪怕有几个级别比她还高的也得这样。
解卫军就是个刚满二十岁的小年轻,他本来打算随口说两句糊弄过去的。
可有几个老干部却不打算放过他。
“军子,淤泥的事儿先不说啊。”
“你们家老三,诶,这小屁孩也来了是吧?正好,这小子带着全胡同的孩子把胡同里的泥巴地都给霍霍了一遍。”
“那地面处处都是龇牙咧嘴,下不了脚啊。”
“老头子我遛个弯都差点崴了脚,你快点替你们家老三表个态,让他带着那帮熊孩子把地面快给我平了!”
一帮人听了都呵呵发笑。
孩子们拿蚯蚓换果子的事他们都知道。
这位老爷子提出这个事儿,其实就是觉得无聊,找点事儿说的开心。
可他万万没想到,宝根差点扑过来抱着这位老大爷的橘皮脸狠狠亲上一口。
完美助攻啊!
“彭大爷,我这是有规划的!”
宝根跳了起来,带着点心虚的理直气壮。
“我们不是看到淤泥没地方放吗?所以特意把泥土给翻起来。”
“我们这帮同学商量过的,把淤泥塞泥巴下头,然后再把泥巴压紧,那臭味可不就没了?”
八岁的小孩演技不错,一副自己把自己说服的模样。
大人们笑着笑着,却忽然安静了下来。
诶?
这兔崽子虽然是在胡搅蛮缠给自己开脱,但……说的有点道理啊!
到了第二天,这帮人到了现场一考察。
赫!
熊孩子们的破坏力还真不可小觑,地面最浅的都被破坏了一指深!
更多的地方被挖了足足一尺。
为了拿蚯蚓换果子,这些孩子们也是真拼了。
朱大妈带着人把胡同东头一片两米宽的狭长泥土地面给做了个实验。
泥土挖起来足足一尺深,然后往下铺淤泥,等最后把泥土填回去,泥土地面高出了路基差不多半尺。
才过了小半天,淤泥留在地表的味道就散了个干干净净。
这个法子好!
居委会马上又开始动员,本来大家伙也受不了这个味道,家家户户都多出了几个劳动力。
大半天忙下来,多余的淤泥都消失不见,而胡同里各处的泥土路面都起码高出了路基半尺左右。
胡同里的居民是高兴了,可几位戴红袖箍的同志却越发愁眉苦脸起来。
他们怎么看这些新垒起来的泥土地面都像村里……那啥。
“朱大妈,求您给我交个底儿,大家伙后续真的没啥事儿想干吧?”
朱大妈没好气的把眼一瞪。
“我们胡同可是先进集体,你可不兴瞎说!”
红袖箍也没办法,愁眉苦脸的又去胡同里巡视了一遍。
他是真怕谁忽然忍不住在这些泥巴地里塞几个菜种子。
小苏州胡同处理淤泥的工作经验立即在周围几个胡同推广开来,听说就连地安门大街北边的南锣鼓巷也照此开始处理淤泥。
“婶儿,我刚刚和乡下大队部通过电话,说路面上的水都已经退了,”解卫军在和陈玉华说话,“大伯今天早上已经动身过来接咱们。”
“我后天请个假,正好送大家到乡里去。”
说完他又对着几个小的吆喝了一声。
“你们把自己想带的东西再想一遍,写好条子,要是到了乡下才发现少带了什么东西,可没处买去!”
几个小的顿时乱作一团,又开始拆自己的行李。
就在这时,解卫军极为熟悉的一阵脚步声在门外响起。
他急忙转身拉开房门,刚好看到宋家珍在做敲门的动作。
解卫军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惊喜。
“家珍,你不是在单位加班吗?”
宋家珍先隔着季卫军对陈玉华叫了一声“婶儿”,这才笑着告诉解卫军她巴巴跑过来的原因。
“我爸刚告诉我的,上的出文件了!”
“第一个文件与咱们分局和各个派出所都有关,马上开始整理入城的盲流,第二个文件是市政府。”
宝根坐在石头狮子上有趣的看着那位戴红袖箍的大叔再次愁眉苦脸的路过大院门口。
正是这位时不时会溜达过来的大叔,在一周之前成功激活宝根记忆中的一件事。
在1960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