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阴霾突至
2000年的夏天,名列全国四大“蒸笼”城市之一的太平市,热得有些不像话。不仅知了叫哑了嗓子,就连平日里爱说爱笑的人们,也变得慵懒起来,躲在屋里不想走动。
太平烟厂的职工们这时都不约而同地紧紧盯着日历,期盼厂里快点放停工检修假。往年这个时候早就放假了,可是,今年却迟迟没有动静,让人们的心里都烦躁了起来。
太平烟厂每年的停工检修,一般都选择在七月底八月初。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太平市一年里最热最难受的时段,也是卷烟销售的淡季,生产任务不大。仔细想想也是,天气都那么热了,再不停地抽烟,那不是火上加油、热上加热嘛,没人会那么傻。
停工检修,有两个目的,一是趁着卷烟生产量小、任务不重的时机,抓紧维护保养机器,检修和更新设备。车间通常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搞些小技改、小革新,刷刷房子,查查线路等;二是让职工们趁整个机会统一歇一下年休假。每年停工检修基本都是放半个月假,职工们工龄不同,年休假长短也不一,但是,厂里不管你占便宜还是吃亏,统一休半个月,绝大多数人都是占便宜,所以大家都没有意见。
林秋水也期盼着放假。他和妻子陶娇娇早就商量好了,放假后,趁女儿放暑假,先带孩子去海边避避暑,踏踏浪,赶赶海,踩踩沙。然后再带着海边买的海产品,回林家庄住上一周,陪父亲林承贤唠唠闲嗑,帮母亲樊玉珍干点家务活,爬爬村子周边的山,到地里挖些野菜,吃一吃林秋水最爱吃的“苦累”菜。
陶娇娇前几天就开始收拾行李,把该带的东西都放在箱包里打包好,就等着放假了。
晚饭时,陶娇娇冲着林秋水说“你说这停工检修假,厂里到底还放不放呀?再拖下去,海边都该凉了。真是应了那句话,我等的花儿都谢了。”
林秋水也着急地期待着放假“那天听生产处的王处说,咱们购买的新设备堵在路上了。南方发大水,铁路公路许多路段都被冲垮了,设备运不过来,技术人员也来不了,厂里等米下锅,没法检修更换,只好干等着。咱们把下个月的产量都生产出一半了,车间也不敢放开干,只能这样干耗着,停工检修假也只能往后推。”
陶娇娇在物流中心当烟叶统计,也知道生产车间现在领用原料量不大“这叫什么事儿啊!生产车间把下月的数量任务都快生产完了,还不放假,那还不是磨洋工嘛。你妈前两天还打电话,问咱们啥时候回去呢。”
两人心里都着急,可厂里的事不由他们说了算。
从石界烟机厂购置的三台新卷烟机,迟迟到不了,不光是生产车间着急、设备人员着急、科室人员也着急,厂领导更着急。只不过,各自着急的侧重点不一样。生产车间着急的是,生产量已经完成了,现在上班就是擦机器,扫地面,生怕工人们无事生非,惹出麻烦;设备着急的是,检修协作单位早就联系好了,南方发大水,打乱了他们的节奏,协作单位三天两头催问进展;科室人员大部分都和林秋水他们一样,安排好了出游计划,却迟迟不放假,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厂领导着急的是,下个月的卷烟生产量都完成一多半了,不能再超产了,工作部署全给乱套了。
石界那边连着下了半个月的雨,洪水冲垮了铁路与公路,截断了新烟机运往北方的道路。计划赶不上变化,心里再着急,也没有用,大自然的脾气一旦发作起来,再好的计划也得作废。
一直等到八月中旬,消息才传来道路通了,设备已经运过了长江,太平烟厂迅速把检修调整到八月下旬到九月初。林秋水也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报信,说自己马上就放假,先去海边玩几天,然后就回家。父亲林承贤在电话那头说“不用着急,你们到海边安心地玩,特别要注意安全。”
这个世界,不管工作还是生活,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意外经常打败秩序。
停工检修放假前的最后一个下午,林秋水已经把手头的业务都处理完毕,站起来直腰时,透过窗户瞥了一眼省三院的大院,只见大院里救护车不时开来开去,来医院看病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他心想,医院可真是一份铁饭碗呀!不管经济景气不景气,不管白天晚上,也不管风和日丽还是雷电交加,甚至不管穷困与富裕,看病的人们永远在路上,来来往往,进进出出,没有片刻的消停。
正在林秋水大发感慨的时候,桌上的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把林秋水从胡思乱想中拉回了现实。
他顺手拿起电话“你好,我是太平烟厂的林秋水,你是哪里?”这时,就听见听筒里传来大哥林秋文焦急的声音“老三,咱爹又发病了,半身不遂,现在躺在炕上,动不了了。”
林秋水的脑子嗡了一声,像是被人用棍子敲了后脑勺。他握着听筒,着急地问“怎么回事?怎么突然就又犯病了?昨晚打电话时不还好好的吗?”
“可能是昨天晚上风大,睡觉着凉了。妈说咱爹早晨起床的时候发现左边身子动不了了,就赶紧叫了乡卫生院的三蛋来,他看过病情后,说是半身不遂又犯了!你要是单位事情不多,就赶紧回来吧!”
“我马上就回!今天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