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合作达成,梅燕芳的邀请
下午一点,
陈舒芬一行人回到华星。
路上梅燕芳欲言又止张了好几次口,却被张国容在暗中拦了下来。
等到了楼上,陈舒芬说了一句她要休息,就将梅燕芳等人挡在办公室门外。
见状,梅燕芳只能跺跺脚,不情不愿的被张国容拉走。
回到办公室的陈舒芬,脸上看不出是喜是忧。
事实上,确实如此。
喜的是,这位台弯来的周董答应,只要周惠敏在这次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只要是前三甲,哪怕不是冠军。
他都会亲自给周惠敏第一张专辑写歌。
烦的是,对方没有接受她的邀请加入华星,
还表示歌曲的版权不会卖断,华星只有使用年限。
要不是对方后面说可以跟顾家辉一样,成为华星的音乐顾问,陈舒芬都想翻脸。
真是脸大,打秋风打到她头上了。
不过这样一来,反倒是给原本自信满满,稳操胜券的陈舒芬,当头一将。
把这种为难的选择抛给华星。
不答应,人家立马就退赛。
而且,陈舒芬也当面问过周惠敏妈妈,周妈妈表示她不懂,一切听从自己这位子侄的安排。
退赛意味着,他们会转投到其他唱片公司举办的歌唱比赛。
如此大才,就这么眼睁睁的被自己推走。
先不说大老板会不会怪罪,陈舒芬自己都会觉得有眼无珠。
万一以后要是对方真的成为业内顶级词曲家,那她陈舒芬真要被钉在音乐史的耻辱柱上。
不对,以今天陈文彬展现出来的天赋和实力,成为顶级词曲家只是迟早事。
如此,连同着华星在对方成名后,也会一并被媒体拉出来讥讽。
但是就这么轻易答应吧,陈舒芬心里又很不痛快。
陈文彬的打算她看的很明白,无非就是借华星这个平台给自己扬名。
而且其人的野心不小,不卖断版权就是最好的证明。
思虑再三,陈舒芬还是拨通大老板的号码。
电话很快被接通,却是一个女人接的。
“打扰了,方小姐。”
“嗯。”
电话那头的女人轻轻应了声。
陈舒芬没有觉得对方是在摆架势,反而坐直腰背,语气恭敬的将今天所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如实相告。
电话那头的那位方小姐听完后,先是沉默一阵,然后才低声问道:
“陈经理觉得这位周董用的不是真名?”
陈舒芬语气肯定的说道:“据我观察应该是假名字,不过台弯过来的这点应该也做不了假。”
是不是用的真名,以陈舒芬的老练,稍微从周惠敏的态度上就能试探出来。
至于为什么认定对方是台弯,而不是内地过来的。
归其原因就是陈文彬对台弯,特别是对台北的了解,佐证对方的来历。
如果陈文彬在此,听到陈舒芬的分析,估计哭笑不得。
他对台北的了解,全靠林清霞平时聊天的讲述,以及台弯那些舔狗们寄来的信。
“嗯。”
那位方小姐微微颔首,对于陈舒芬的判断还是很认可的,随后她又问道:
“那么陈经理,你的建议是什么?”
陈舒芬认真思忖一会,才回道:“可以先答应对方的条件,华星可以给他机会,如果扬名,对于华星而言多了一位当红歌手。”
“那版权的事呢?”
“先谈买断,如若真不行,那就稿酬+共享版权+录音版权买断,只不过....”
这是巨头唱片公司与顶尖词曲家最常见的合作模式。
只不过如此一来,就得牺牲一部分利益。
比如,机械版税分成,也就是唱片销售分成。
黄霑和顾家辉目前跟TVB就是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经两人创作的歌曲,华星和TVB要给到百分之10到15的唱片利润分成。
当然,现在的陈文彬还没有这个资格享有这种分成。
陈舒芬指的是另外一种,表演版税分成。
1979年,为了维护作曲作词人的权益,香江成立作词及作曲家协会CASH。
顶尖词曲家通过CASH管理非录音相关的表演权、广播权等。
比如顾家辉早年创作的《上海滩》就是通过CASH产生版税收入。
陈舒芬的意思也是这個。
电话那头的方小姐,沉默了片刻,说道:“我会转告六叔。”
说完,电话就挂断。
陈舒芬长吁了一口气。
当天下午,
陈舒芬就得到回复,广播版税分成可以给,表演版权第一年不行,往后看专辑的销量再做协商。
于是,当天陈舒芬就再次约见陈文彬和周惠敏。
第二天,陈文彬考虑再三,同意陈舒芬提出的合作方式。
他知道这是华星最大的让步,也是整个业内唱片公司最普遍的合作模式。
换一家也不会比现在好到哪里去。
慢慢来,先吃下广播版税分成,下一口就是整个表演版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