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西川征伐 碧血丹心 第一百九十二章 蜀道之难
却说太子张君尘驻跸汉中,稳定军心后,征西大都督穆明锐依此前的安排下令,三路大军一并开拔。而主军路以苑航为先锋,十三万大军离开汉中,沿金牛道行进。
“都督,此处沿沮水、濂水而下,行百余六十里乃为五丁关,据探马来报,此关守将乃是李凉门生,名唤梁叙,据此关守兵不足五千人。”尹天良乘马同穆明锐并肩而言。
穆明锐思虑少许,随即答到:“李凉之兵仅十万余众,捉襟见肘,此番见五丁关如此布置,想必是欲我等消耗,据剑阁以抗王师。”
“纵然如此……”尹天良有些犹豫,但依旧说出:“蜀道艰险,易守难攻,我十三万之众就是到达剑阁,想也未必能与李凉长久对峙下去。”
穆明锐沉默了,他掂了掂手上的那柄盘龙金枪,深邃的目光看向眼前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以及那更远的——蜀道。
他命赵福里抽调军中工匠、役夫,配有大量步兵掩护,以作先遣部队,唯一的任务便是于大军前修复、拓宽道路。自开战以来,李凉破坏了相当数量的军路、栈桥,令郑军行动极其艰辛。
行军至五丁关前,郑军早已被一路上防不胜防的伏兵、关寨打的不胜其扰,锐气消耗。见此情况,穆明锐令苑航于关口处驻扎以备五丁关,自己率主军后撤至五丁关北十里处一相对开阔平坦处安营扎寨。
半月后,穆明锐亲自书信一封,希望梁叙能献关投降,却遭其严词拒绝——这当然是意料之中的事,随即他毫不犹豫向全军下令:强攻五丁关!
秋雨淅沥,将秦巴山脉笼罩在一片肃杀的灰蒙之中。五丁关如同一条沉睡的巨蟒,盘踞在陡峭的山脊上,关墙由巨大的山石垒成,被岁月和战火熏得黝黑。关下,唯一蜿蜒而上的山道,险峻又令人恐惧。
郑军十三万之众,并未全部展开,那是不可能的。山势决定了他们空有雷霆万钧之力,却只能化作一记记沉重的铁锤,反复砸向同一个狭窄的关口。
中军大纛之下,穆明锐面无表情,只是偶尔抬手,便有新的营队取代久战疲乏的前队,如潮水般涌上,永无止息。
关上,守将梁叙按剑而立,甲胄上溅满了泥点和早已凝固发黑的血渍。他身后,五千余蜀军将士人人面带倦容,眼神却如饿狼般狠厉。他们知道身后——已无路可退。
“放!”
随着梁叙一声嘶哑的怒吼,关墙上仅存的几架床弩和无数弓弩手再次探身,箭矢如同飞蝗般泼洒而下。正在攀爬陡坡的郑军盾牌手立刻组成龟甲阵,箭簇密集地钉在包铁的蒙皮大盾上,发出令人牙酸的“哆哆”声。
不时有箭矢从缝隙中钻入,或是沉重的弩箭轰开盾阵,带起一蓬血雨和惨叫。中箭的军士滚落下去,立刻被后面涌上的同袍淹没,尸体很快被无数双脚踩进泥泞之中。
郑军的反击同样凶猛。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弓弩手在山下组成数个抛射阵列,号令声中,一片片黑云般的箭雨越过前沿,覆盖了整个关墙。蜀军士兵不得不举起藤牌躲避,但总有人慢了一步,被从天而降的死亡钉倒在地。关墙之上,插满了摇曳的箭羽。
“轰!”一声巨响压过了战场的所有喧嚣。郑军花费巨大代价运送上来的攻城锤,在数十面巨盾的掩护下,终于冲到了包铁的木制关门下,开始了沉闷而有力的撞击。每一声巨响,都让整个关墙微微颤动,也让关上守军的心随之抽搐。
“滚油!擂石!”
梁叙咆哮着,亲自冲到垛口。
烧得滚烫的金汁和油料倾泻而下,山下立刻传来非人的凄厉惨叫。沉重的擂石顺着云梯和山道砸落,将正在攀爬的郑军连人带梯砸得粉碎。
然而,更多的云梯又架了上来,钩锁抛上墙头,杀红了眼的郑军甲士口衔利刃,不顾一切地向上攀爬。
战斗进入了最残酷的绞肉阶段。不断有郑军士兵冒死翻上关墙,立刻陷入蜀军的长枪和刀斧包围中,往往用性命换来对方一两人的伤亡,便被乱刀分尸。
但缺口一旦打开,便极难弥补。蜀军的人数在飞速消耗,每一个士兵的倒下,都意味着防线出现一个微小的漏洞。
梁叙早已弃了指挥,化身为一员悍卒,长剑翻飞,哪里危急便冲向哪里,浑身浴血,也不知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他身边的亲卫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雨越下越大,混合着血水,在关墙上流淌,脚下的砖石滑腻不堪。郑军的攻势仿佛没有尽头,一浪高过一浪。
终于,在一阵尤其猛烈的撞击声中,那扇饱经摧残的关门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呻吟,轰然碎裂!
“门破了!!”
关外震天的欢呼声如同海啸般传来,无数郑军士兵如同决堤的洪水,向着门洞涌来。
梁叙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环顾四周,身边只剩寥寥数百人,人人带伤,精疲力尽。他仰面阖眼,心中一沉。
一切都结束了吗……
他举起卷刃的长剑,血红双眼怒视前方,用尽最后的力气,指向那汹涌而来的敌潮。
残存的蜀军发出了野兽般的咆哮,他逆着洪流,决绝地冲入了那道破碎的城门洞中,用血肉之躯做着最后的、无望的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