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西川征伐 碧血丹心 第一百九十五章 忍看山河
左文智取东川,生擒胡大浩之战果传出,不仅令郑军上下士气大振,军威日盛,更让西川上下陷入恐慌之中。杜玄自破城后马不停蹄,狼狈不堪地逃回成都府,更是让蜀中军民人心惶惶。
“启禀我王!”杜玄跪倒在李环及文武百官前,慌乱地为自己找补:“巴郡之事,实乃胡大浩不听人言,方有此祸,如今,东川已尽归郑军之手啦!!!”
此法一出,全场骇然。成都王李环手抖不停,下意识咬住手指:“李凉呢,他不是让本王高枕无忧吗……”
祁连见此,一副志得意满的架势缓步走出,未行作揖,出口而言:“祁某曾有言在先,郑国坐拥北方,天命所归。李凉小儿不识天时,以卵击石,焉得不败?”
李环默然,旋即开口试图反驳:“并非如此……李凉毕竟西守阴平,中据剑阁……”
“大王!”祁复狂喝一声,吓的李环忙噤住声。
“大王为何依旧执迷不悟,枉受蒙骗啊!五丁关失守,数千将士惨死,血溅当场,岂可谓之曰‘虽败犹荣’?此实乃丧师失地之大败!”
李环还想找补一下:“若实为惨败,李凉又何故虚报胜绩,于情于理不合……”
军监雍略启奏道:“启禀我王,大都督李凉拥兵十万之众,于外已久,军中上下只知李都督,不知成都王,且如今李都督拥兵剑阁,赢几小胜便居功自傲,若长此令其如此肆意妄为,臣恐……”
话点到为止,雍略识趣地后退,至于未出口之话,众人皆心知肚明。
大臣汤景也出言道:“昔日先主在时,收李凉为螟蛉子,令其越权摄政。如今先主薨逝,李凉便屡违尊意,言必称‘先主’,屡慢我王,不知何故。”
紧接着,主计刘真开口:“窃闻李凉房中高悬:‘名曰凉,心尚热’,此何意?是为对大王心凉,而欲取而代之之心不灭,故曰‘尚热’,不臣之心,可见一斑!”
毕竟三人成虎,更何况众臣所言也并非虚言,李凉随先主李江入主巴蜀,克定两川,军中威望颇高,听闻其或有取而代之之心,心中顿时警铃大作。他当堂下令,遣快马急召李凉返回成都府,借口以御东川之故。
如今正是郑蜀两军于剑阁对峙的关键节点。李凉得知命令后,恐自己若离开,剑阁有失。于是态度恭谨诚恳地向使者一遍又一遍解释,甚至写下一封万言书向李环表忠心,说明他离开剑阁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当然,使者可没有心思听他辩解,他的耳朵只听见“拒绝王令”这四字,就连万言书亦被其中途投入川水中。不出所料,这正证实了李凉意图谋反的野心,恰在此时,郑朝使者却意外来到成都府,表达出“和谈”之愿……
江东金陵府
东川失守之消息传至江东后,韩进清楚——不能再拖了。如今郑蜀战事相持日久,主力困于剑阁,天下目光皆聚焦于两川之际。这位江东枭雄、楚王韩进,终于等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起兵二十二万众,令军师苏正修留守,自领将领蒋正坤、阮大越、祖天毅、邓子安、董赫等心腹大将,严侃、顾俭、张裕之等智谋之士,可谓“全明星”阵容。
配备舰船、艨艟船、炮船、江船近四千种各类内河炮舰组成的混合舰队。
时值秋日,江风已带肃杀,自采石矶以至芜湖,数百里江面艨艟相接,舳舻迤逦,旌旗遮天。一支浩荡得令人屏息的舰队,正破开湍流,逆溯西上,直指荆州。
这便是楚王韩进的伐荆之师——二十二万江东子弟,横江而行。
舰队最前方,数艘悬“蒋”字将旗的艨艏如箭疾驰,破浪先行。将领蒋正坤伫立船首,目光如刀,扫视每一处江湾苇荡,不放过半分异动。其后主力依江势分波辟浪,阵列森严。
左翼,“阮”字旗与“祖”字旗并立。阮大钺所率楼船体势雄阔,犹如水上坚城;祖天毅的斗舰则迅疾如风,船舷铁炮凛冽,映秋阳泛寒光。两军互为犄角,稳峙侧翼。
右翼,“董”字旗迎风狂舞。董赫麾下战船满载火鸦箭筒、霹雳炮箱,擅火攻之死士静立船舷,整支船队如一片低垂的雷云,沿江南岸压境而过,隐现火光杀机。
后军之中,一面“邓”字大旗沉静矗立。大将邓子安坐镇辎重船队,漕船运兵、粮舰续后,护住全军命脉,秩序俨然,肃整无哗。
而这千帆万橹拱卫的中心,楚王韩进的王驾正巍然矗立。
那是一艘巨硕无匹的五楼舰船,如鲲鹏驾涛,楼高五重,雕绘间兵气纵横。船首一面玄底金边的巨纛直指苍穹,“楚”字磅礴擎天。略低处,又一面“韓”字帅旗怒展江风,宣示王者兵锋所向。
韩进身披铁甲,外罩红袍,按剑立于楼船高台。他纵目远眺,视线越过千帆万舸,直抵西方水天交界。江风浩荡,卷起披风与旌旗,猎猎声与桨橹击水、号角回荡之声交织,仿佛天地为这场征伐奏响序章。
“报——!”一声军报划破江喧:“前锋蒋将军已过乌江隘口,水道畅通!”
“报——!左翼阮、祖二位将军清除沿岸哨垒,畅通无阻!”
“报——!右翼董将军请示王令!”
一道道军情如江水般汇涌而至。韩进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