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6章 府衙告示,整村搬迁?

第6章 府衙告示,整村搬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夜幕降临,修整过的床架上铺着空间转移出来的防潮垫和露营帐篷,李月兰和谢秋芝和谢文挤在一起睡,谢广福和谢锋直接打地铺,虽然屋里还是简陋得令人头疼,但比之前强多了。

五人还没习惯古代的早睡特色,在黑暗中开始闲聊。

谢秋芝一直沉默不说话。

"小妹,你在想什么呢?"谢锋最先开口。

"我在想,咱们穿来的这个''大宁朝永和年间'',老百姓的日子好像过得特别惨。"

谢秋芝掰着手指回忆"我这身体的原主上回去里正家借米的时候听他们聊天,说这里旱灾三年,蝗虫过境,许多人家里早就颗粒无收了,他们还说城里都开始易子而食了"

谢锋脸色阴沉下来"我也听村里人说过,三十里外的李家庄前天遭了匪,一伙流民冲进去,抢粮抢女人,连小孩都不放过"

"天呐,你们别说了!"李月兰打断他们,"听着就瘆得慌。"

谢广福安慰"不管怎么样,既来之则安之,咱们得想办法活下去,现在分家了,至少不用看人脸色过日子,以后就得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了。"

"可咱们有什么?"

谢文苦着脸问"要不是有空间,咱们连粥都喝不上一口。地里旱得冒烟,种不出粮食,等空间里的东西吃完以后咱们会不会被饿死!"

这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明天锋哥儿跟我先把屋子修修,"谢广福开始安排,"月兰,你明天带芝丫头去看看那三亩薄田是什么情况。"

谢文擦着汗抱怨“现在的我才九岁,我能干啥。”

即便现在是晚上,空气里蒸腾的热浪也让人热的发慌,李月兰摇着空间里拿出来的团扇在给自己扇风

"明天看完田我和芝丫头整理物资,顺便想想怎么合理利用,老二咳咳,现在是老三了,你随便在村里逛逛,看看别家是个什么情况,多打听点消息吧。"

谢文小声嘀咕"打听消息倒是不难,不过我觉得,田,看了也白看,我上历史课的时候听老师说,这个时期的大宁朝好像四处都在逃荒,良民变流民,村里的地都没办法种,我们不知道能在这里住多久呢。"

一瞬间,没人接话,空气里是诡异的安静。

他们身处这个传说中死亡人数高达1000万至1300万人的大灾荒时期,避无可避,只能随波逐流。

饿死的人太多,逃荒和流离失的人也多,历史上的这个时期至少还有2000多万人无家可归变成流民。

沉默中谢秋芝又困又累,即使担心前路不知何处,但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先睡个安稳觉。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照进破败的老宅,谢秋芝就被远处一阵急促的铜锣声吵醒。

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发现大哥谢锋已经穿戴整齐站在门口,外面的补丁外套把里面干净的短袖遮盖住了,让人看不出端倪,手里握着一把瑞士军刀。

"哥,出什么事了?"谢秋芝小声问道,一边推醒还在熟睡的谢文。

谢文这具身体才九岁,正式贪睡长身体贪睡的时候,被“姐姐”推醒后还嘟囔着“让我再睡会吧。”

谢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村里有人敲锣了,所有人都往大榕树那边去了。"

据说那面铜锣,挂在老榕树上已经五十年了,锈迹斑斑,却仍是全村最威严的“嗓子”。

铜锣一响,哪怕是正在奶孩子的妇人、蹲在茅坑上的人,都要提着裤子往树下跑——因为村志记载除了婚嫁丧礼,只有三件大事,才配得上它开口

第一件,是十五年前府衙修官道路过他们村,说是官道要占去村里三十亩好田,族老们围着锣敲了足足九下,全村男丁扛着铁锹、背着箩筐,在树下排成三行,最后闹到以血书按手印,才逼得县太爷改线。

第二件,是十年前村里出了个秀才,那天锣声敲得又急又亮,老秀才穿着蓝衫、戴着雀顶,被村民抬着绕村三圈,锣声把“读书能改命”五个字硬生生敲进了每家的骨头缝里,只不过那之后,他们谢家村再也没出过一个秀才老爷。

第三件,就是今天——锣声比前两次更癫狂,一声赶一声,像催命一样。

谢秋芝一家人早饭都没吃也急匆匆跑到大榕树下看热闹,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大榕树下黑压压挤满了人,几个官差手持棍棒维持秩序,但场面依然混乱不堪。

青灰色的官榜贴在大榕树的树干上。

谢里正眯着昏花的老眼,手指颤抖地抚过告示上的朱砂大印,声音沙哑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nbp;江北六州大旱三载,民生凋敝。今特开''南迁安民策'',凡受灾村镇,可整村抽签迁往江南、湖广、京畿三地安置。&nbp;各村需由里正造册,按户领取''迁民路引'',无引者以流民论处,迁途设官道粥棚,随机放赈;,抵安置地后,每丁授田五亩,免赋三年,&nbp;凡有亲族投奔者,需持两地官府印结,可优先划拨连片田产"

谢秋芝竖起耳朵仔细听着,越听心越沉,原来官府要组织整村迁徙,而谢家村抽中了"京畿道"的签,告示上还详细列出了迁徙的各项规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