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 117章 窑洞归村里公有

第 117章 窑洞归村里公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迅速收回思绪,脸上露出一个略带感慨的笑容,巧妙地回答道

“唉,都是以前的老黄历了,没逃荒之前,在县里给那些大户人家、地主老爷们干活的时候,接触过。他们庄子大,需求多,各种窑口,砖窑、瓦窑、炭窑甚至瓷窑都有,请的老师傅也多。我那时候年纪小,好奇,就喜欢凑上去看,帮把手,问东问西的,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也就记下来一些皮毛。没想到,如今倒真派上用场了。”

他这话说得半真半假,既解释了他知识的来源,又模糊了具体时间和地点,更强调了是“看”和“听”来的,而不是专门学的。

如今大家背井离乡,具体是哪个县、哪个地主家,根本无从考证,显得合情合理。

再说了,原身从十五岁起,就经常被谢老太赶去县里干活,也是见识过不少活计的,积累点经验,也说得通。

姚大姚二和周围的汉子们一听,顿时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

“怪不得广福哥懂得这么多!”

“原来是在大户人家见过世面的!”

“哎呀,这可真是咱们桃源村的福气啊!”

疑虑尽消,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信任和佩服,谢铁匠更是大声道

“广福哥见过大场面!咱们就按广福哥说的干!准没错!赶紧的,清渣的清渣,找沙子的找沙子,争取早点就把炼铁的窑改出来!”

“咦?为啥不先烧碳,那个简单。”姚大故意逗谢铁匠,惹得谢铁匠结结巴巴和他争论先炼铁还是先烧炭。

众人的干劲被他们的争论彻底点燃,纷纷行动起来。

谢广福看着忙碌的汉子们,微微松了口气,心中暗叹这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知识和经验,总算找到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出口。

而且姚大姚二那副一点就通、虚心好学的模样,谢广福心中一动。

村里正需要这样有基础又肯干的人才,他用力拍了拍兄弟俩消瘦的肩膀,鼓励道

“姚大,姚二,我看你俩是这块料!要是真对这窑洞的活儿感兴趣,以后这几口土窑,就交给你们兄弟俩主要负责打理!咱们桃源村往后能不能多点银子,说不定真就得指望这些老窑焕发新生了!”

姚大姚二一听,激动得脸膛发红,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在他们看来,这可是天大的信任和手艺传承!

在外头,没人肯把自己的手艺传人,就算是给银子,那些懂得烧窑的老师傅都不一定收徒弟呢,这都是养家糊口的真本事,而谢广福竟是毫不保留传授给他们。

两人几乎是下意识地就要屈膝下跪行拜师礼

“广福哥!谢谢您!俺们一定好好干!绝不辜负您……”

“哎哎哎!使不得!快起来!”

谢广福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礼吓了一跳,连忙弯腰用力将两人搀扶起来。

“咱们桃源村不兴这个!以后有啥不懂的,尽管来问我就是。再说了,这窑洞是咱们大家伙一起收拾出来的,以后也是村里的公产,你们这是给全村干活,里正叔到时候肯定得给你们算工钱,说不定还有奖励呢!”

谢广福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将窑洞归为公产,而不是仗着自己懂得多就承包下来自己经营,并非没有考虑,他脑子里早就过了一遍利弊

这几口窑潜力巨大,涉及炼铁、烧砖、烧炭、石灰等多个方面,都是村里的核心产业和未来收入来源,如果被他个人或少数人承包,极易引起其他村民的眼红和不满,不利于村子初期的团结稳定。

改造和运营窑洞需要人力、物力、木柴、矿石、黏土等,这些都是村里的公产,由村里统一调配资源,效率更高,也能集中力量优先保障最急需的项目,比如先炼铁打造农具。

而且这几口窑产生的收益如果归入村里的公账,更方便用于修建公共设施,比如祠堂、学堂和道路,或者以后有结余了还能年底分红,惠及所有人,更能凝聚人心。

再说了,谢广福骨子里是个技术型和规划型人才,他最大的乐趣在于设计和推动项目落地,看到蓝图变为现实,而不是整天忙于经营算计、管理账目和人手。

让他负责技术指导和总体规划可以,让他去当窑主操心具体产销,他反而觉得是种负担,他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更宏观的村落规划和建筑设计上。

姚大姚二见他不肯受跪拜,彼此对视一眼,心中对谢广福的敬佩更是达到了顶点。

他们没想到广福哥不仅手艺见识远超常人,心胸更是如此开阔,一心为公,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

旁边的谢铁匠也将这一幕看在眼里,他对谢广福的为人更是信服。

他也凑上前,虚心请教“广福哥,那俺那边炼铁的蟹壳炉,您看俺清完渣之后,那层炭粉黏土耐火层,大概要多厚?糊的时候有啥讲究不?还有鼓风口,加高三十公分,是用石头垒还是用泥糊?”

谢广福转过身,同样耐心地解答,最后他又详细解释了几个鼓风技巧和初步处理铁疙瘩的注意事项,谢铁匠听得连连点头,如获至宝。

不知不觉,日头已经偏西,谢广福见天色不早,便拍了拍手,将众人召集过来。

“各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