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逃荒有空间,全家魂穿古代搞事业 > 第260章 飘雪寒冬家家拮据

第260章 飘雪寒冬家家拮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于是,当谢大虎和谢秋实押着三牛车的黑金炭重新开门营业的时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谢大虎和刚刚接手帮忙的谢秋实简直忙得脚不沾地,原本只是零散顾客在排队,如今却常见各大书院的山长亲随、管事,甚至是穿着各书院服饰的学子亲自前来,开口便是“奉山长之命,采购黑金炭”,开口就是数百斤。

“这位小哥,我们是白鹭书院的,山长要黑金碳煮茶,我们十人一同排队,合起来是一百斤!”

“青松书院八人排队,这是八十斤的银钱!”

“瀚文书院要二百斤,二十人排队,麻烦先给我们称一称!”

“我们崇实书院把剩下的包圆了!排队的人很多,不必数了,石山长说实测好用!”

这些读书人,果真是贯会利用规则,谢大虎限购十斤,还把黑金碳的价格从百斤一两提到了百斤一两半,就这,也难不倒他们,书院这些学子一溜烟就是十几二十人排着队,导致后面的散客基本都买不到。

谢大虎也不能不让人家这么排队,只好老老实实的和谢秋实收银子称木炭,常常刚开门,就得打烊,真是甜蜜的烦恼。

看着后面还在排长队的人,谢大虎只好扯着嗓子嚎:

“各位老爷、公子,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谢大虎一边维持秩序,一边敲了敲了那个限购牌:“每日限售五百斤!每人限购十斤!欲购从速!但是今日的量已经卖完了,大家明日请早吧。”

这话一出,更是刺激了买不到的人,许多人想着明日一定要比那四大书院的学生们来得更早些。

四大书院的攀比,无形中成了最好的广告。

云槐县的富商乡绅、甚至普通百姓家,也都很好奇,也想体验一下这被四大山长同时青睐的“黑金炭”究竟有何神奇。

黑金木炭,竟一时成了云槐县冬日里的“奢侈品”和“硬通货”。

这股风潮迅速反馈回桃源村。

姚大负责的炭窑区,五口窑日夜不停地燃烧,窑火几乎未曾熄灭。

砍伐组的人力增加了一倍,汉子们冒着严寒深入山林,挑选着最合适的硬木。

运输组的人也增加了,村里的那三辆牛车川流不息地将新伐的木材运来,又将烧制好的、犹带余温的黑金炭装车运往县城。

然而,京畿道的寒冬,并不会因为黑金炭的热销而减弱半分。

北风呼啸,竟是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抽打在桃源村新修葺的暖房和依旧穿着单薄的人们身上。

虽然有了暖房,村里不会有人被冻死,但持续的低温依然难熬。

为了度过这个漫长的冬天,家家户户都不得不将过去几个月辛辛苦苦修路、挖渠、烧窑挣来的工钱,拿出了一大半,甚至更多,去云槐县购买价格飞涨的粮食、御寒的棉布和棉花。

村道修好后,去县城方便了许多,村里许多年轻人,即便囊中羞涩,不买东西,得了空闲也愿意跟着家人或结伴去县城逛逛,看看热闹,仿佛能从那繁华市集中带回来什么似的。

云槐县的粮店和布店门口,总能看到排着长队的桃源村民,他们穿着厚实的粗布棉袄,揣着捂得发热的、数量有限的铜板,脸上带着期盼与谨慎交织的神情。

“唉,这粮价又涨了……”

一个老汉捏着手里干瘪的钱袋,看着粮店牌子上新写的价格,叹了口气,皱纹里都嵌满了愁苦。

旁边一位妇人挎着空篮子,接话道:

“能咋办?总得先把冬天熬过去啊,幸亏咱村这几个月有活干,能挣着钱,不然……想想逃荒那会儿,再想想隔壁的桃溪村,咱们的日子现在真是好太多了。”

她说着,眼神里却有一丝庆幸,庆幸自己没有饿死在逃荒路上,庆幸自己家里又两个壮劳力能在村里挣工钱,更庆幸自己是桃源村的人,而不是桃溪村的人,桃溪村如今想要挣些家用,都得他们桃源村缺人了才外招他们上工。

队伍前面一个年轻后生回过头,乐观地打气:“是啊婶子,熬吧!听说砖窑快成了,炭也卖得好,开春肯定更好!到时候咱们努力干活挣了钱,再把今年冬天欠公账的青砖银子补上!”

“是是是,你们说得都对,哎,等下咱们买了粮食,去不去月兰的店铺瞧一瞧,看看大虎还在不在,在的话,咱们就坐村里的牛车回去。”

“不去了吧,最近大虎哥都是早早买完炭就回村了,去了也是扑空。”

“那就不去吧,等开业了,咱们也要来瞧瞧热闹。”

人们互相打着气,虽然日子紧巴,算计着每一文钱的用处,但眼里有活路,心里有盼头,就总能熬下去。

谢广福从窑区回来,心里也是百感交集。

新砖厂试窑顺利,黑金炭畅销,铁匠铺也开始产出实用的农具,这些都是扎扎实实的好消息,但村民们依旧拮据的生活,也是实实在在的看在眼里。

他走进自家温暖如春的竹楼,一股混合着淡淡皂角和食物香气的暖流扑面而来,关好竹门,防止暖气溢出太多。

李月兰正坐在长条桌前,仔细整理着一叠叠仿古式的收据和账本,这些都是为“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