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魔刀
北京,秋夜。
簋街深处,霓虹招牌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投下光怪陆离的倒影,混杂着孜然、辣椒面与炭火灼烧油脂的浓烈香气。
人声鼎沸,觥筹交错,构成这座都市最市井也最鲜活的脉搏。
角落一家不起眼的露天烧烤摊,油腻的塑料桌椅已有些年头。
王也一身洗得发白的旧道袍,与周遭的喧嚣格格不入,正毫无形象地对付着一把滋滋冒油的羊肉串,嘴角沾着辣椒面。
他对面,诸葛青换下了常穿的精致时装,套了件深灰色连帽卫衣,试图融入背景,但那张俊脸上未消的淤青和过于扎眼的蓝色碎发,依旧引来几道好奇的视线。
林深则坐在两人中间,穿着剪裁得体的烟灰色薄呢大衣,指尖夹着一支缓缓燃烧的香烟,烟雾缭绕中,神色平静地翻烤着几片馒头片,动作闲适得像在烹茶。
“啧,”王也咽下嘴里的肉,灌了口冰凉的燕京啤酒,冰得龇了龇牙,目光斜睨着诸葛青,“老青啊,真没想到…咱俩最后都搁这‘体制内’混饭吃了?尤其你,”
他故意拖长了调子,带着点幸灾乐祸的调侃,“被赵胖子亲自‘诏安’的感觉如何?那‘实话凳’坐着挺舒坦吧?”&bp;“诏安”二字咬得格外清晰。
诸葛青端起面前小巧的牛栏山二锅头抿了一口,辛辣感让他微微蹙眉,随即又舒展开,脸上挂起那招牌式的、带着点慵懒和无奈的笑:“老王,你也别五十步笑百步。我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
他放下酒杯,塑料杯底在油腻的桌面磕出轻响,狐狸眼在蒸腾的烟气后看向王也,褪去了惯常的玩味,难得地透出几分认真:“你放心,我对你那‘风后奇门’…”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最终清晰地说,“是真没兴趣了。”
王也剔着牙签的动作一顿,眯起眼,审视着诸葛青。
旁边的林深也停下翻烤的动作,抬眼看向诸葛青。
“哦?”王也拖长了尾音,显然不信,“被赵胖子灌了什么**汤?还是说…公司总部的水太深,淹得你没空琢磨别的了?”
诸葛青轻笑一声,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喧嚣的街道,最终落回王也脸上,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通透:“**汤谈不上。只是在那张‘凳子’上坐过之后,有些东西看得更清楚了。‘八奇技’…呵,”
他摇摇头,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自嘲,“是通天梯,也是穿心锁。我诸葛青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那座山太高太险,我这小身板,爬不动,也不想爬了。”
他顿了顿,指尖轻轻敲击桌面,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林深,又瞥向王也,“现在这样挺好,至少…树大好乘凉,风浪来了也有人顶着,比如咱们林老板?”&bp;语气带着几分试探。
林深将烤得金黄的馒头片夹到诸葛青面前的盘子里,动作自然。
“别带上我,”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平稳,听不出情绪,“至于风浪…树再大,根烂了,一样倒。”
他举杯,隔空向诸葛青和王也示意了一下,目光幽深,“活着就好。敬…清醒?”
烟雾缭绕,霓虹闪烁。
诸葛青看着林深深不见底的眸子,又看看王也那副“信你才有鬼”的表情,端起二锅头,笑容重新变得莫测:“敬…清醒?呵,好,敬活着,也敬…难得糊涂?”
三个杯子轻轻碰在了一起,发出沉闷的脆响。市井的喧嚣仿佛在这一刻被短暂地隔绝,只余下炭火的噼啪和三人之间无声流淌的、复杂难明的暗涌。
诸葛青那句“没兴趣了”究竟是幡然醒悟,还是更高明的掩饰?林深的“没有选择”又藏着多少秘密?答案,或许就隐藏在这飘散的烟火与酒气之中。
与此同时,另一边,
千里之外,长白山腹地。
铅灰色的云层低垂,死死压着连绵起伏的墨绿林海。
凛冽的山风卷着冰碴,刀子般刮过裸露的岩石和枯黄的草甸。
一场不合时令的初雪提前降临,给高海拔的山脊覆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寒意和松针腐烂的冷冽气息。
三个穿着鲜艳冲锋衣的身影,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一条早已被遗忘的、被积雪覆盖的崎岖小径上。
他们是狂热的户外登山爱好者——领队老张,经验丰富,络腮胡上结着白霜;大学生小陈,体力充沛,眼神里充满对新奇事物的渴望;还有沉默寡言、负责摄影的中年人老王。
“张哥!看那边!”小陈兴奋地指着前方一处被巨大落石和倾倒古树半掩的山坳,“像不像古代建筑的遗迹?”
顺着他的指向,一座早已坍塌大半的石砌建筑轮廓,在弥漫的雪雾和枯枝败叶中若隐若现。
残垣断壁爬满墨绿的苔藓和枯藤,仅存的半堵墙壁上,模糊的壁画早已被风化侵蚀殆尽,只留下狰狞扭曲的色块。
这是一座不知供奉何方神祇、也不知废弃了多少岁月的深山破庙,散发着令人心悸的荒凉与死寂。
三人艰难地拨开藤蔓,钻进破败的庙门。内部空间不大,屋顶早已塌陷,冰冷的雪片和枯叶从漏洞处簌簌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