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吓退王彦章
晋阳的夜,是铁锈与绝望熬煮的浓汤。朔风卷过城头残破的“李”字王旗,发出呜咽般的嘶鸣,每一次拉扯都似在泣血。城下,梁军营垒的灯火如无边无际的鬼火,密密麻麻,一直蔓延到黑暗的地平线,将这座千年雄城围成一座巨大而孤绝的囚笼。中军那杆镶金“王”字帅旗,在火把映照下如同招魂的幡幢,在夜风中猎猎狂舞,无声地宣告着“铁枪王”王彦章不可一世的威压与晋阳城行将就木的命运。空气中弥漫着硝石、焦糊与隐隐的血腥气,那是连番血战后渗入大地的死亡印记。
晋王府深处,李存勖的帅帐烛火昏黄摇曳,映着他年轻却已刻满风霜的脸。他独自枯坐案前,银甲未卸,甲叶上凝固的血迹与尘土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目。案上摊开的军报如同催命符,潞州的血海,泽州的残垣,忻州破碎的城门……字字句句都浸透着梁军铁蹄的践踏与王彦章那杆浑铁点钢枪的恐怖阴影。那阴影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晋军将士的心头,也压得这位年轻的少帅几乎窒息。他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地图上晋阳城那被重重黑圈标记的位置,指尖冰凉,仿佛触摸到的不是羊皮,而是冰冷的棺椁。
“报——!”帐外亲卫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惊惶,撕裂了帅帐的死寂,“少帅!辕门外…辕门外有人求见!自称…李易!手持…手持当日鹰嘴崖的信物!”
“李易?信物?”李存勖如遭电击,猛地抬起头,眼中疲惫瞬间被锐利如鹰隼的光芒取代!鹰嘴崖!那个在绝境中力挽狂澜、神鬼莫测的灰衣身影!那根扭转乾坤的打狗棍!那枚被他郑重收回、象征着父王绝对信任的青铜令箭!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一股渺茫却炽热的希望如同岩浆般从心底喷涌而出!“快请!不…”他霍然起身,一把抓起案头佩剑,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我亲自去迎!”
寒风如刀,割在脸上,却吹不散李存勖心中骤然腾起的火焰。他大步流星冲向辕门,脚步踏在冰冷的石板上,发出急促而坚定的回响。
辕门处,火把噼啪作响,跃动的火光在肃杀的军阵与凛冽寒风中投下扭曲晃动的影子。守门军士刀枪如林,警惕地围着一个身影。那人一身玄色劲装,外罩一件深灰粗布斗篷,风帽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面容,只露出线条冷硬如刀削斧劈的下颌。他身姿挺拔如孤峰峙立,渊渟岳峙,静静立在肃杀军阵与刺骨寒风中,仿佛周遭的刀光剑影与森严壁垒不过是虚妄的背景。那份沉凝如渊的气度,让最精锐的晋军悍卒也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正是化名李易的李存孝。
李存勖快步而来,目光如炬,瞬间锁定了对方手中之物——一枚在跳跃火光下泛着幽青冷冽光泽的青铜令牌,正是当日鹰嘴崖绝境中,他亲手交予对方、象征着晋阳最高通行权限的信物!
“阁下…当真是李易恩公?”李存勖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
李存孝缓缓抬手,掀开风帽。火光骤然跳跃,照亮了一张棱角分明、饱经风霜却依旧英气逼人的脸庞。不同于鹰嘴崖时的山野散淡,此刻这张脸上刻着更深的沧桑,那双深邃的眼眸,沉静如万年古井寒潭,此刻却跳跃着洞悉一切、足以焚毁万物的锐利光芒,仿佛两柄藏在鞘中的绝世神兵,锋芒内敛却直指人心。他微微颔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呼啸的寒风,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少帅,别来无恙。晋阳危局,李某或有一策,可解倒悬之急。”
“恩公快请!”李存勖再无半分犹疑,侧身引路,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郑重与急迫,“帐中细谈!”
二、借魂惊神:禹王槊现
帅帐内,烛火因门帘掀动而剧烈摇曳,将两人忽长忽短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如同躁动的魂灵。李存勖屏退左右,亲自斟上一碗滚烫的姜汤递过。李存孝并未推辞,接过粗瓷碗,温热的触感传来,他却未饮,目光如冷电般扫过悬挂的晋阳防御图,那代表梁军营垒的密密麻麻的黑色标记,如同蔓延的毒疮,触目惊心。
“王彦章气焰熏天,连破三城,其锋锐…实难直撄。”李存勖的声音苦涩,手指重重点在忻州破碎的标记上,“我军新败,士气低迷,父王旧伤复发…若任其强攻,晋阳…恐难支撑三日。”他抬起头,看向李存孝,眼中是孤注一掷的期盼,如同即将溺毙之人望向唯一的浮木,“恩公当日鹰嘴崖神威,一棍惊退葛从周,存勖刻骨铭心!不知恩公所言破敌之策…”
李存孝放下粗瓷碗,碗底与粗糙的木案发出轻微的磕碰声。他起身,踱至地图前,指节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轻轻敲在晋阳城与梁军前锋大营之间那片狭窄的空白地带,发出笃、笃的轻响。他抬眼,目光如两道实质的冷电,穿透摇曳的烛光,直刺李存勖眼底:“王彦章之勇,冠绝当世,然其心有一隙,深如渊壑。”
“一隙?”李存勖剑眉紧锁,急切追问。
“他畏一人。”李存孝的声音陡然低沉下去,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和洞悉人心的力量,仿佛在陈述一个尘封已久的禁忌,“畏那已故的十三太保,李存孝!”
“十三义兄?!”李存勖浑身剧震,如遭重锤!那个被五马分尸、血肉模糊的名字,此刻如同惊雷在他脑中炸响,震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