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 第七十三章 资料整理

第七十三章 资料整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的分工迅速落实。柳建国对原料精通,他熟悉十里八乡每一个柳条种植户,能一眼看出柳条的成色和年份。

他带着周明,重新梳理供应链,严格制定等级标准,从种植基地源头控制品质。

周明对柳建国保持着礼貌的尊重,但在质量问题上寸步不让,两人形成了相互制约又合作的关系。

柳青和张磊也立即进入工作状态。

办公室里柳编百样图和各种资料被小心翼翼地摊放在桌上,旁边堆满了需要填写的表格、需要准备的证明文件和需要撰写的论证报告。

三块大白板立在墙边,上面贴满了《柳编百样图》的扫描件和便签条。

今天要系统梳理百样图的纹样体系,柳青泡了壶茶,把爷爷请过来。

爷爷喝了口茶,“先从‘用’字纹说起。”

柳青赶紧打开录音笔,调整摄像机焦距。

“这不是字,是井架。”

爷爷第一句话就推翻了几十年的认知,“老时候没自来水,柳编井套防塌方。这个纹样要编得密不透水,还得耐得住井绳磨。”

他在纸上画了个简易井架,果然与纹样惊人相似。

张磊立即在数据库里添加了实际用途和结构原理字段。

“那这个‘回’字纹呢?”柳青指着另一个常见纹样。

“粮囤底纹。”爷爷不假思索,“三层回字套编,防潮防鼠。当年闹饥荒,清河镇靠这种粮囤多保住三成粮食。”

张磊飞快地搜索印证,果然在县志中找到相关记载。

柳青指着万字不到头纹样:“爷爷,这个纹样奶奶说是太奶奶教的,那太奶奶是从哪儿学的?有什么讲究吗?”

爷爷的手放在编了一半的柳筐上:“你太奶奶的娘家,过去是运河上的船户。这纹样,像不像捆扎船帆的绳结?寓意一帆风顺,路途不断。”

除了请教爷爷,柳青还走访了镇上的老河工、老手艺人。

柳青和李阿婆来到镇上最年长的陈奶奶家,老人已经一百零二岁。

“战甲纹?”听到这个词,陈奶奶浑浊的眼睛突然有神,“那是我男人发明的!”

柳青打开录音设备。

“1958年不是防汛,”陈奶奶的声音大而清晰,“是炼钢运动。运铁矿的筐子老散架,我男人把渔网编法融进柳编,才有了战甲纹。”

这个说法与爷爷的版本截然不同。柳青小心翼翼地问:“那防汛用的是...”

“防汛是后来改的!”陈奶奶有些激动,“你们年轻人就知道记个结果,过程全忘光了!”

她们记录了七个老人的口述。

“我问了五个老人,对连环扣的说法都不一样。”

“李老说是绑船用的,王奶奶说是编渔网的,赵爷爷说是做马具的...”

柳青查看奶奶的标注,上面只写着“连环扣,寓意吉祥如意”。

“还有这个‘八方来财’纹样,马爷爷说是清末时候的,但李奶奶说是明朝就有的...”

爷爷听完说:“都对,也都不对。”

“柳编纹样像方言,一个地方一个样。”

爷爷解释道,“连环扣在河边用来绑船,在山里用来做马具,在湖边用来编渔网。纹样差不多,用处不一样。”

柳青恍然大悟:“所以我们要记录的是纹样在不同地区的流变和应用,而不是追求一个标准答案!”

思路打开后,工作顿时顺畅起来。

柳青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有说服力的文本。

她不再仅仅描述纹样多好看,而是深入阐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缠枝纹不仅是装饰,更体现了农耕文化对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生命崇拜,其在结构上的应用更是古人智慧的体现。

龟背纹源于防汛抗洪的实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抗争与共生,寓意稳固、长寿,是实用性与象征性的完美结合。

水波纹因势利导,以柔克刚。不是看着水编出来的。编这纹,手腕要活,心要静。想着的不是挡住水,是引导水。

每一道弯折的弧度、间距,都是老辈人用代价换来的经验,差一点,力道就泄不掉。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既是抗洪智慧的结晶,也寄托了顺遂平安的愿望。

万字纹寓意吉祥,要求编者有极强的空间想象力,保证线条流畅不断。

月影纹纹样极其复杂,通过柳条皮、芯的不同光泽和细微的厚度变化,在光影下产生如水月朦胧的效果。

寄托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内在追求,是高度个人化的艺术表达。

六角叠丝寓意团结聚力,牢不可破。核心在于叠与丝。将柳条劈成细丝,多层交叠编织,形成致密网状结构。韧性极强,可承受巨大拉力。

李阿婆自豪地讲解她的六角叠丝:“都说三角形最稳,咱这六角,是六个三角形抱成团!”

她拆解一个旧筐,展示其结构如何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运河上的船工编缆绳筐悟出来的,要的是个聚力。一个人编,慢,但编成了,就散不了。”

流光柳丝代表了柳编技艺的巅峰,将材料的运用推向极致,体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