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守护的初心
转眼间柳承宗离家已经七天,柳青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柳家院子里的气氛和刚来时却明显不同了。
少了顶梁柱,家里的活计一点没少。
天还未亮透,母亲周氏就已起身,灶房里很快传来忙碌的声响。大哥柳松年岁最长,自然而然地接过了父亲留下的许多活计,指挥着弟弟们劈柴、担水、清理工坊。
【日常任务:协助完成‘细柳杂粮篮’。奖励:编织熟练度+1,家族声望微幅提升】
系统提示音在脑中响起。
这几日,这声音已成了她熟悉的存在。
它发布任务,指导她学习最基础的编织技巧,甚至在她拿起柳条时,眼前会浮现出淡淡的光标提示下一步该如何弯折穿绕。
有时候柳青会怀疑,这个系统是张磊制作的。
比如起的这个名字,匠神系统,就很有风格。
也可能这名字是周明起的。
然而各种猜测,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她现在是生活在古代的六岁小丫头,什么都记得,唯独忘记了柳编的手艺,如今就是一个笨拙的初学者。
“小丫,来帮三哥理理这些细条。”三哥柳榆招呼她。他负责准备材料,将浸泡好的柳条按粗细韧性分类。
柳青应声过去,小手摸上湿润的柳条。指尖传来的触感变得异常清晰,她能轻易分辨出哪些柳条柔韧度最佳,适合做经纬,哪些稍脆,需小心处理。
“咦?小丫眼力见长了啊,”柳榆惊讶地看着她快速准确地挑出最好的细条,“这批柳条你挑得准。”
柳青嘻嘻一笑:“因为我很厉害呀。”
小孩子喜欢说大话,柳榆也不在意。
午饭是简单的杂粮饼子和菜羹。饭桌上,四哥柳枫拿起一张饼子,掰了一半给大哥,说道:“今早去河边担水,碰上西头李木匠家的大郎了。”
“嗯?”大哥柳松抬眼。
“他阴阳怪气的,问咱爹是不是真去京城给皇帝做椅子了,还说…”柳枫顿了顿,有些愤愤,“说咱家攀了高枝,眼睛怕是要长到头顶上,瞧不上村里这些刨食的手艺人了。”
母亲周氏盛羹的手顿了顿,语气平静:“乡里乡亲的,嚼些舌根子寻常。你们爹是去试工,成不成还两说,莫要张扬,也莫与人争辩。”
柳松点头:“娘说的是。咱们关起门过好自己的日子便是。”
下午,柳青被允许跟着五哥柳桐去村口杂货铺换些盐巴。柳桐性子安静,喜好读书写字,是家里唯一在学堂上学的,平日里也负责记账跑腿。
杂货铺是村里消息集散地。几个妇人正在店里扯布头,瞧见柳桐兄妹进来,声音顿时小了些,目光似有若无地瞟过来。
“柳家五郎来了?可是要换些好墨?你爹去了京城,家用该宽裕些了吧?”店主老何笑着招呼,语气比往日更热络几分。
柳桐微微躬身:“何叔说笑了,家父只是去应工。劳烦您,换半斤粗盐。”他递过一小串铜钱和几个新编的小巧簸箕,这些是柳家常用的“货币”。
老何接过簸箕,仔细看了看:“啧,柳师傅这手艺真是没得说,这收口,真匀,京城来的官爷就是有眼光啊。”他声音不小,像是故意说给店里其他人听。
那几个妇人互相使着眼色。
一个嗓门略大的终于忍不住,笑着搭话:“柳五郎,听说了不得啊,你爹是要去皇城里当差了吧?”
柳桐和气的笑笑:“没有,就是编筐的。”
“五郎是在学堂读书的吧,说话就是谦虚,”另一个妇人也笑嘻嘻的:“以后你们家可是官身了!到时候可别忘了拉扯拉扯咱们乡里乡亲啊!”
柳桐脸上微红,有些窘迫,只低声道:“婶子莫取笑,只是试工,当不得真。”
柳青安静地站在五哥身后,这些人言语间的酸意藏都藏不住。
她看到斜对门铁匠铺门口,那个黑壮的赵铁匠抱着胳膊朝这边看,眼神沉沉的。
赵家也常接些官府的零碎铁器活儿,往日里与柳家算是井水不犯河水。
换好盐,柳桐几乎是立刻拉着柳青离开了杂货铺。
柳桐叮嘱她:“以后你和小七少来这边玩。”
柳青点点头。
她现在是六岁的小不点,安全意识还是有的。
回到家,天色尚早。柳青目光落在墙角那些练习用的边角料柳条上。
她走上前,拿起几根,手指下意识地动作起来。经纬交错,挑压穿绕…
手上的动作越来越有熟练了。
很快,一个小小杯垫渐渐在她手中成型,虽然歪歪扭扭,但是基本经纬结构稳定。
柳青看着这双小胖手,安慰自己,能编成这样已经算不错了。
第二天清晨,柳青是被脑中系统的提示音唤醒的。
【每日任务:完成‘标准经纬编’练习十次。奖励:手部灵活度微幅提升,材料韧性识别能力+1】
她揉揉眼睛,爬下床。
经过几日的适应,最初的恐慌已被一种奇异的紧迫感取代。
系统每日发布的任务从最简单的理料、分拣,到逐渐复杂的基础编织技法,循序渐进,跟爷爷的教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