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4章 去京区见父母!难道我们不就是门当户对?
一九七五年的京区。
绿皮火车驶入站台,汽笛长鸣。
沈知微跟着顾砚舟走下火车,北方的风干燥刮在脸上,与南方的湿润截然不同。
站台上,挂着军牌的黑色轿车静候一旁。
车子并未驶向繁华市区,而是穿过一道道岗哨,开进了一片静谧的大院。
高墙古树,一栋栋风格沉稳的苏式小楼,都在说着这里头的居民的非同寻常。
顾家小楼前。
顾砚舟的母亲周雅茹已经等在门口。
她面容保养得宜,看到儿子脸上立马绽放出笑意,“砚舟回来了。”她先看向儿子,视线才落到沈知微身上,笑容淡了几分,“这位就是沈知微同志吧?一路辛苦了,快请进。”
用语客气,称呼疏离。
那打量的目光自然地打脸着沈知微身上半旧却干净整洁的棉大衣,微微蹙了下眉。
沈知微心里不太舒服,面上却依旧礼貌回应上。“阿姨,您好打扰了。”
客厅里。
顾父顾振华正与一位富态的妇人喝茶。
顾振华气质沉稳和顾砚舟有几分相像,只是那两只眼睛从未在沈知微身上停留过片刻。
反倒是那位王姨热情地站起来,“砚舟回来了!这就是你对象吧?真俊俏!”
“听说以前在南方医院工作?哎哟,那可是委屈了,现在到了京区,是想让砚舟给你安排个清闲工作享福吧。”
这话看起来关心,实则句句戳在出身和依附上。
沈知微唇角微扬起,这话听起来怎么就那么的不舒服,“谢谢王姨关心,我在军区总院的工作很好,暂时没有变动的打算。”
顾母端来茶水,眼眸中扫过了王姨一眼,“听说沈同志在南方还做些小生意?女孩子家,抛头露面总是不安稳。”
顾砚舟眉头骤然锁紧,刚要开口,沈知微却轻轻按了下他的手背,示意自己来。
她抬眼看向周雅茹,“阿姨时代不同了,妇女能顶半边天,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创造价值,为国家经济建设出力,不丢人。”
王姨在一旁打着哈哈,“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嘛,还是要多听听长辈的话,谨慎些好。”
顾砚舟面色冷凝,不再给她们继续施压的机会,直接握住沈知微的手,“知微的能力和分寸,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外人就不必操心了。”
“外人”二字。
王姨脸上的笑容彻底挂不住了,讪讪地端起茶杯掩饰尴尬。
周雅茹的脸色也沉了下来,显然对儿子直白地维护一个外人感到不悦,但碍于身份和教养,也不好说什么。
沈知微感受到顾砚舟手心的温度。
心中暖流淌过。
但她知道,硬碰硬并非上策,尤其是在顾家这样的家庭,她需要用自己的方式破局。
“叔叔,阿姨,”她声音清甜,“第一次登门,带了些南边的特产,给您二位尝尝鲜。”
她先拿出个紫砂茶叶罐,递给顾振华。
一股山野灵韵的茶香瞬间逸出,绝非市面上任何名茶可比。
他爱茶懂茶,立刻知道这绝非凡品,甚至是他从未接触过的顶级货色。他抬起眼,第一次真正地看向沈知微,缓缓道,“这茶有意思。”
“阿姨,”她笑容温婉,“我平时喜欢捣鼓些草药,自己配了点安神的香料,晚上放在枕边或许能睡得好些。”
“另外,这块料子是用古法草木染的,颜色是从茜草和苏木里一点点熬出来的,过程麻烦了点,但胜在天然,想着花色衬您的气质。”
周雅茹接过。
那香囊凑近鼻尖,比她用过的任何进口香水都更高级。
特别是这真丝料子,在七十年代绝对是稀罕物,连见多识广的周雅茹眼底都闪过喜爱。
周雅茹脸上的冰霜也融化了些,“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太破费了。”话是这么说,手却接过了香囊和料子,仔细看了看嘴角微微上扬。
沈知微趁热打铁,笑着对王姨也点了点头。
“王姨,今天仓促没特意准备,下次再给您补上些外面拿不到的。”
王姨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她本想挑剔礼物的价值,却发现对方的东西根本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让她所有挑刺的话都堵在喉咙里,只能干笑着摆手,“哎哟,太客气了,不用不用。”
顾砚舟看着父母眼中藏不住的欣赏,再看向身旁笑容淡然的沈知微,眼底的笑意几乎要满溢出来。
他轻轻揽了下她的肩,“爸妈,微微她在这方面是专家,她弄出来的东西,外面可是见不着。”
午饭准备得颇为丰盛,能看出周雅茹是用了心的。
但就是席间气氛依旧有些微妙。
不像是自个在家吃饭,想咋吃就咋吃。
沈知微脸上带着笑表现得落落大方,话不多,但每次开口都恰到好处。
周雅茹提起顾砚舟小时候的趣事,沈知微就笑着接话:“砚舟现在这么稳重,想不到小时候也这么调皮。”既附和了未来婆婆,又暗夸了顾砚舟。
顾振华偶尔问及南方军区的一些情况,沈知微也能根据前世记忆和今生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