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 第21章永不磨灭的烙印

第21章永不磨灭的烙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天幕之上,那条奔腾了两千年的历史长河,终于缓缓流淌到了尽头。

从汉高祖刘邦的斩蛇起义,到清末帝溥仪的黯然退位。

两千载风云,三万里江山。

一场波澜壮阔,震古烁今的史诗,在所有平行时空的眼前,落下了帷幕。

沉稳的男声再次响起,这一次,他的声音里没有了叙事的激情,只剩下一种如同青铜器般,被时光侵蚀后的沧桑与厚重。

【现在,我们共同回顾这段漫长的旅程。】

刹那间,天幕光影飞速倒转!

【汉!】

【它用四百年的强盛与稳定,为这个民族,浇筑了最初,也是最坚实的身份基石!】

【它用铁与血,将“强大”、“统一”、“文明”这些滚烫的概念,与“汉”这个字,永久地熔铸在了一起!】

画面中,汉武帝的铁骑洪流踏破匈奴王庭,封狼居胥的石碑矗立于大漠狂风之中!

长安城内,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声音,仿佛成为了帝国运转的永恒背景音。

【魏晋南北朝!】

【它用近四百年的分裂与战火,考验了这个身份的韧性!】

【衣冠南渡,是于绝境之中,为文明保留了最后的火种!】

【而北方的征服者,最终也被这伟大的文化所征服,心甘情愿地融入其中。】

【它证明了,汉文化,拥有反向征服的力量!】

北魏孝文帝脱下鲜卑胡服,换上汉家衣冠的那个背影,在历史长河中,显得格外深刻,也格外决绝。

【隋唐!】

【它用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为这个身份,注入了无与伦比的自信与包容!】

【它向世界证明,汉文明,从不固步自封,它的胸膛足以容纳百川,它的血脉足以融化万方!】

万国使臣在长安街头拜服,口称“天可汗”的声浪直冲云霄!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那孤独而坚定的身影,共同勾勒出盛世最自信的轮廓。

【宋!】

【它用璀璨到极致的物质文明与科技之光,极大地丰富了这个身份的内涵。】

【它证明了,汉文明,不仅有金戈铁马的铮鸣,更有《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市井与奇思妙想!】

画卷展开,汴京的喧嚣扑面而来。

另一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的微光,却在悄然改变着整个世界的未来。

【元!】

【它用近百年的异族铁蹄,磨砺了这个身份的骨气!】

【它证明了,即便是在最黑暗、最屈辱的时刻,文化的坚守,依旧能凝聚起最顽强的反抗!】

戏台上《窦娥冤》的悲歌如泣如诉。

戏台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怒吼已成燎原之火!

【明!】

【它用一场彻彻底底的文化光复,将这个身份的正统性,推向了顶峰!】

【自此,“汉”即“中华”,“中华”即是“汉”!】

【这,成为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确,一种深入骨髓的民族信仰!】

金陵城,太庙前,明太祖朱元璋身穿十二章冕服,重定汉家礼乐,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肃穆与庄严。

【清!】

【它用一种“以汉治汉”的特殊方式,为这个身份的漫长演变,画上了一个复杂的句号。】

【它最终,也是最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一点——】

【任何外来的统治力量,都绝无可能撼动这个根植了两千年的文化认同!】

【最终的结局,只有被其同化,别无选择!】

年轻的康熙皇帝,在南京明孝陵前,亲笔题下“治隆唐宋”四个大字。

那个场景,意味深长得让所有帝王都陷入了沉默。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汉人”,这个称谓的演变,本质上是政治、文化、国力、族群之间,长达两千年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

【而汉朝,那强盛无比的四百年,为这一切,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基石。】

【后世历经王朝更迭,五胡乱华,蒙元入主,满清立国……】

【但“汉人”的身份标识,如同烙印,刻入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延续至今,从未断绝!】

天幕的画面,最终切换到了一个无比繁华,也无比陌生的世界。

摩天高楼刺破云霄,钢铁巨龙在地面飞驰。

画面中,一个个普通的后世之人出现。

他们在春节时,贴上红色的春联,点燃喧闹的鞭炮,围坐一桌,吃着象征团圆的饭菜。

他们在清明节,来到先人的墓前,烧上纸钱,献上鲜花,郑重地叩首。

他们使用的文字,是源于甲骨的方块字。

他们使用的餐具,是两根简单的竹筷。

他们口中的茶,他们心中的节气,他们遵循的伦理……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那个两千年前的强大王朝。】

【它,早已不是一个历史名词。】

【它化作了我们血脉中最深刻的文化基因,成为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刻在灵魂上的印记!】

【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