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看不见的屠刀:主权的流逝
当星条旗与三色旗,在天幕之上,与米字旗并列出现时。
一股更加沉重、更加令人窒息的压抑感,笼罩了所有时空。
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则是告诉这些帝王们,耳光,仅仅是羞辱的开始。
真正的杀招,是那些看不见的刀。
【在英国人用大炮撬开中国的大门后,其他列强蜂拥而至,急于分一杯羹。】
【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签订《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黄埔条约》。】
“又签?!”
汉武帝刘彻的拳头,在案几上砸出了一声闷响。
“打不过英国人,难道连这些闻着味儿凑上来的阿猫阿狗,也打不过吗?!”
他的愤怒,代表了所有尚武帝王的心声。
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不可理喻的。大清再怎么衰弱,也不至于沦落到谁都能上来踩一脚的地步吧?
天幕给出了冰冷的解释。
【此时的清廷,已经被英国人彻底打断了脊梁。他们的心态,从战前的“剿夷”,变成了战后的“抚夷”。】
【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满足了这些“远人”的要求,对所有洋人“一视同仁”,就能换来帝国的安宁。】
【这是一种典型的,用“宗藩朝贡”的传统思维,去应对“近代殖民”的悲哀。】
【他们不知道,自己主动递出去的,是比割地赔款,更加致命的东西。】
画面中,不再是战争与硝烟。
而是一场场看似“文明”的谈判。
美国与法国的代表,彬彬有礼,言辞恳切,与之前璞鼎查的蛮横截然不同。
他们甚至没有要求割让一寸土地,也没有索要巨额的赔款。
这让道光皇帝和他那群惊魂未定的臣子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然而,当天幕将这两份条约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条款,用猩红的字体放大时,所有帝王的心,都沉入了谷底。
【《望厦条约》核心条款:】
【一:协定关税。】
“协定关税?这是何意?”
宋神宗赵顼皱起了眉头。他执政期间,商税是国库的重要支柱。关税的税率,理应由朝廷根据国家需要来定,何须与外人“协定”?
天幕立刻给出了解释。
【旁白:即中国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必须与外国协商后才能确定。】
【这意味着,中国,从此失去了自主制定关税的权力。】
【当外国的工业品,以极低的关税,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时,中国本土那些脆弱的、刚刚萌芽的手工业,将毫无抵抗之力,被瞬间冲垮。】
【这是一把经济上的屠刀,它要斩断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画面中,出现了生动的对比。
一座江南的土布作坊里,织工们辛辛苦苦一个月,织出的布匹,成本高,价格贵。
而在它旁边的洋行里,从英国运来的机制棉布,价格只有它的一半,却更加结实耐用。
很快,土布作坊便无人问津,织工失业,最终倒闭关门。
“这……”
所有帝王都看呆了。
他们第一次意识到,战争,还可以用这种方式进行。
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让你的国民破产,让你的产业凋零。
这比真刀真枪的厮杀,更加阴险,更加防不胜防!
【二:领事裁判权。】
这个名词,对于帝王们来说,更加陌生。
天幕的画面,切换到了上海的街头。
一个喝得醉醺醺的美国水手,当街调戏良家妇女,并打伤了上前阻止的百姓。
百姓报官,清朝的衙役前来抓人。
然而,美国领事馆的官员却赶到现场,态度强硬地将那名水手带走,宣称:“美国公民,只能由美国领事进行审判。”
最终,那名水手,仅仅被关了几天禁闭,便被无罪释放。
而被他打伤的中国百姓,却状告无门,欲哭无泪。
轰!!!
这一幕,如同一个炸雷,在所有帝王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岂有此理!”
嬴政勃然大怒,他身上那股君临天下的威压,让整个咸阳宫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在我华夏的土地上,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天王老子也改不了!”
“一个区区化外之民,竟敢在我华夏的土地上行凶,而免受王法制裁?!”
他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
这已经不是割地赔款的耻辱了。
这是在公然践踏一个国家的司法主权!是在告诉所有人,这个国家的法律,对某些人是无效的!
一个国家的法律,若不能覆盖其境内的每一个人,那这个国家,还谈何统一?谈何尊严?!
“国将不国!国将不国啊!”
唐太宗李世民,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他想起了自己当年,是如何处置那些在长安犯法的胡商的。无一不是按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