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天幕:开局一首不妙曲,老朱哭了 > 第44章黑暗中的摸索:洋务的微光

第44章黑暗中的摸索:洋务的微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圆明园的冲天烈火,太平天国的连天烽烟。

内忧外患,是两只巨大的铁钳,死死扼住了大清帝国的咽喉,让它窒息。

所有时空的帝王,都陷入了深。

割地、赔款、内乱……桩桩件件,都指向一个最终的结局——亡国。

难道,真的没有一点希望了吗?

难道,这个传承了数千年的文明,就要在这内外的夹击之下,轰然崩塌?

就在这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之中,天幕之上,终于,透出了一线微弱的光。

那光芒,起初黯淡有余,随时可能熄灭。

但它,终究是亮起来了。

【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和与太平军的长期作战,让一部分头脑相对清醒的清朝统治者,终于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被彻底打醒了。】

【他们痛苦地意识到,西洋人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奇技淫巧”,而是一种他们必须学习的,强大的“力量”。】

画面中,几个关键人物的身影,被天幕重点呈现。

在中央,是恭亲王奕訢。

这位咸丰皇帝的弟弟,在“庚申之变”中临危受命,负责与英法议和,亲身感受了“夷务”的棘手。他的眼神中,带着屈辱,更带着痛定思痛的决然。

在地方,则是那几位因镇压太平天国而崛起的汉族重臣。

曾国藩,这位理学大儒,在亲眼见识了洋枪洋炮的威力后,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感慨。

李鸿章,这位曾国藩最得意的门生,目光更加敏锐,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正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以他们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始了一场旨在挽救王朝危亡的自救运动。】

【史称: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自救?”

“他们……终于知道要变了?”

这四个字,让一直处于憋屈和愤怒中的帝王们,精神为之一振。

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开国之君,他们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怕犯错,就怕不知道错,不肯改。

只要肯变,就还有希望!

天幕之上,两个响亮的口号,被用醒目的字体打了出来。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自强……求富……”

汉武帝刘彻,念出这四个字,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

这不正是他的目标之一吗?对内富国,对外强兵。

天幕的画面,开始快速地展示洋务运动的成果,那是一派热火朝天、焕然一新的景象。

【军事工业】

一座座巨大的厂房,在中国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高耸的烟囱,开始喷吐出工业的黑烟。

机器的轰鸣,第一次,在帝国的腹地奏响。

【江南制造总局(上海)】

【金陵机器局(南京)】

【福州船政局(福建)】

【天津机器局(天津)】

炼钢炉喷吐着耀眼的火光,巨大的蒸汽锤每一次落下,都让大地为之震颤。

工人们在外国技师的指导下,动作生疏,眼神中却充满了好奇与希望。

很快,第一批成果,被展示了出来。

一杆杆崭新的后膛步枪,被整齐地码放在武器架上,黝黑的枪身,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一门门锃亮的新式火炮,被推出了厂房,炮口昂扬。

紧接着,画面转向了蔚蓝的大海。

福州船政局的船坞内,一艘艘悬挂着黄龙旗的新式军舰,缓缓滑入水中。

它们仍带有风帆,但船身中央那标志性的巨大烟囱,和侧舷安装的旋转炮塔,都宣告着与旧式水师的彻底决裂。

【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清政府耗费巨资,建立了三支新式海军。】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看着那成军列阵的舰队,在海面上乘风破浪,所有帝王,都感到了一阵久违的扬眉吐气。

【民用企业】

天幕的旁白继续,画面也随之切换。

【洋务派很快意识到,强大的军事,需要雄厚的财力作为支撑。于是,“求富”被提上日程。】

一口巨大的矿井,出现在画面中。

无数矿工,乘坐着升降机,深入地下,开采乌黑的煤炭。

【开平矿务局】

江面上,不再仅仅是外国的货轮,挂着黄龙旗的中国商船,也开始冒着黑烟,劈波斩浪。

【轮船招商局】

城市里,电线杆被一根根竖起,拉起了蜘蛛网般的电线。

【天津电报总局】

【旁白:这些民用企业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它们在客观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也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新式教育】

画面最后,来到了一座窗明几净的学堂。

一群留着长辫的少年,不再摇头晃脑地诵读《四书五经》。

他们面前的课桌上,摆放着物理、化学的实验仪器,墙上挂着万国地图。

一位西装革履的洋人教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