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宴无好宴试探深
三日后,齐王楚瑾瑜如期而至。与楚瑾宸给人的冷峻威严之感不同,齐王身着月白常服,面容俊雅,言谈举止温润如玉,未语先带三分笑,确有一派谦谦君子的风范。他仅带了两名文士打扮的随从,态度谦和,仿佛真的只是来请教经验的友人。
楚瑾宸在王府正厅设宴款待,林微作为王妃,亦盛装出席作陪。宴席规格适中,既不显奢华招摇,也不失亲王体面。席间,楚瑾宸坐于主位,林微陪坐一侧,齐王坐于客位。
寒暄过后,齐王果然将话题引向了京营防疫之事。他言辞恳切,对楚瑾宸在京营推行的种种举措赞赏有加,并详细询问了诸如水源管控、隔离区设置、卫生督察职责等具体细节,显得十分用心。
楚瑾宸应对得体,既不过分藏私,也未和盘托出,分寸拿捏得极好,只将已公开推行且成效显著的部分做了介绍,关键的执行力和组织细节则一语带过。林微偶尔在旁补充一二,用更生活化的例子解释防疫原理,言辞清晰,逻辑分明,令齐王带来的那两位文士也不禁侧目,眼中露出讶异与思索之色。
宴席气氛看似融洽和谐,推杯换盏间,言笑晏晏。但林微凭借法医的敏锐观察力,却从一些细微之处察觉到了异样。齐王虽然一直面带微笑,眼神却时不时地掠过楚瑾宸的双腿,以及他偶尔因长时间坐姿而微微调整的动作,那目光深处,隐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探究与算计。
而且,齐王带来的一名随从,在布菜斟酒时,手指关节粗大,虎口有厚茧,分明是常年习武之人,绝非普通文士。虽极力掩饰,但其眼神偶尔扫视厅内环境时流露出的警惕与评估,未能逃过林微的眼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齐王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叹道“二皇兄此番在京营立下大功,深得父皇嘉许,实在是令弟敬佩。说起来,如今东宫虚位,朝野上下无不翘首以盼,盼着能有一位德才兼备的贤王,能安定江山社稷。以二皇兄之能,实乃众望所归啊。”
这话听起来是恭维,实则暗藏机锋,既是试探楚瑾宸对储位的野心,也是想将他置于风口浪尖。
楚瑾宸闻言,面色平静无波,放下酒杯,淡淡道“三皇兄过誉了。本王不过是尽人臣本分,为父皇分忧,为将士谋福罢了。储位之事,关乎国本,自有父皇圣心独断,非臣子所能妄议。我等身为皇子,更应恪尽职守,安定朝局,方是正道。”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自己并无觊觎之心(至少表面上),又强调了对永嘉帝决定的绝对服从,将皮球轻轻踢了回去。
齐王笑了笑,似乎并不意外,转而看向林微,语气温和“早就听闻瑾王妃不仅协助二皇兄屡破奇案,于这医道防疫之上亦有独到见解,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王妃这般才慧,实乃二皇兄之福,亦是我皇室之幸。”
林微微微欠身,从容应答“齐王殿下谬赞了。妾身不过是偶有所得,尽些绵薄之力,当不得如此盛誉。一切皆是王爷运筹帷幄,妾身不敢居功。”
她将功劳轻轻推回给楚瑾宸,姿态谦逊,却又点明了自己与楚瑾宸同心同德的关系。
齐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笑道“王妃过谦了。说来也巧,本王母妃宫中近日亦有几位宫女身子不适,太医看了说是寻常风寒,却迁延不愈。不知王妃可有何调理建议?”
这问题看似寻常,实则又是一重试探。若林微答得深入,难免有后宫干政或凭借医术结交宫嫔之嫌;若答得敷衍,又显得方才的才名是虚。
林微心思电转,浅笑道“殿下孝心可嘉。然妾身并非太医,未敢妄断病情。只知无论是风寒还是他疾,静养、保暖、饮食清淡、保持居所通风洁净总是有益。若殿下担忧,不妨奏请陛下,增派得力太医悉心诊治,方是稳妥之道。”
她避开了具体诊断,只给出普适性的保健建议,并将最终决定权引向皇帝和太医,回答得既体现了关心,又恪守了分寸,无懈可击。
齐王闻言,哈哈一笑,举杯道“王妃思虑周全,言之有理!来,二皇兄,王妃,本王敬你们一杯,愿我大楚国泰民安!”
一场看似和谐的宴会,就在这暗藏机锋的言谈中接近尾声。齐王始终未越雷池一步,态度谦和有礼,但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试探与权衡。
宴毕,齐王告辞离去,依旧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模样。
送走齐王,回到书房,楚瑾宸脸上的温和瞬间褪去,恢复了平日的冷峻。
“如何?”他看向林微。
林微将自己的观察一一说出“齐王此人,表面谦和,实则心机深沉。他多次暗中观察王爷的腿,带来的随从有武艺在身,席间言语多次试探王爷对储位的态度以及妾身的立场。他今日前来,绝非单纯请教,更像是来评估对手的实力和弱点。”
楚瑾宸冷哼一声“本王这位三皇兄,最是擅长以退为进,收买人心。他今日无功而返,绝不会善罢甘休。日后,类似的试探只会更多,手段也会更加隐蔽。”
他走到窗边,望着齐王府的方向,目光深邃“不过,经此一会,他也该明白,本王并非他可随意拿捏之人。这京城的水,还深得很。”
林微走到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