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买下星巴克要多少钱?
6月第一个星期,苏菂用尽了全部的人脉关系,终于给江晓准备了一个舞台,瑞士信贷,和几个华尔街投行的助理愿意抽半个小时听一下这个项目,
苏菂这样的鞠躬尽瘁,江晓肯定不会让他“死而后已”的。
对于明天的半个小时,江晓心里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女人他肯定不会这么紧张。
会议在刘娅卿准备好的会议室,除了现场的4个人,还接通了视频会议。
光是这套跨国视频会议设备就花费了十多万……
“时间快到了,江晓,准备好了么?”刘娅卿看着坐着不说话的江晓。
她也明白现在的江晓身上的压力有多大,这时候她才反应过来,这也只是一个不到20岁的小孩而已。
一时间母爱泛滥,摸了摸江晓的脑袋。
江晓心里正在考虑要多少钱,突然感觉到头上的手,有些莫名其妙,姐姐你这是干嘛?我可是你老板……
这话当然是不敢说出口的,按刘娅卿的性格,聂振楠都敢硬怼,别说江晓了,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摸变成扇。
“嗯,小场面,姐,你就看着吧。”
“走吧,时间到了。设备那边也搞定了。”
苏菂看了看时间说道。
江晓起身率先走出了刘娅卿的办公室,苏菂和刘娅卿跟在后面。
江晓推开会议室的门,目光扫过在场几人——两名外国人身边坐着助理或翻译,另两位是华夏面孔,会议桌中央的摄像头正闪着红光。
江晓深吸一口气,把准备好的PPT打开。
首页六个字,老罗的经典名言:重新定义咖啡。
江晓还贴心的为几位备注了英文。
Redef&bp;COffee。
四人先是一愣,随即几乎同时露出些许轻蔑的笑容。
刘娅卿面色紧绷,苏菂稍镇定些,但指节微微发白。
江晓不急着讲项目,反而抛出一个问题:“买下华夏的星巴克要多少钱?”翻译话刚落,几人眼中闪过疑惑。
江晓没有给场上的人反应的时间,自问自答道:“25亿美元。”
翻至第二页,数据清晰列出:“华夏14亿人口,18-35岁约4亿。每日一杯咖啡,客单15元。买下星巴克——只需24天。”
现场霎时安静。投资人们收起笑容,刘娅卿和苏菂也怔住——这页他们也没见过。
江晓停顿三十秒,才从容介绍沁幸。
他将项目定位为科技公司,而非咖啡连锁,用十五分钟讲完核心模式,最后一页却暂不翻开。
“各位可以提问了。”他说。
一名外籍投资人指尖敲桌,语带戏谑:“江先生,在一个茶文化国家,靠补贴卖咖啡?还要开两千家店?你是否在开玩笑?”
苏菂和刘娅卿都有些担心,这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华夏没有咖啡文化。
江晓微笑回应:“您是安德鲁先生吧?说得对,华夏人喝茶——但请您调研一下,年轻人中有多少喝茶?上班族又有多少有时间泡茶?”
江晓调出一页ppt:“我在七所大学取样两千份,仅十七人日常泡茶。”
他目光转向对方助理,“您身边这位女士,平时喝茶吗?”
女助理下意识摇头。
另一人紧接着问:“你凭什么和星巴克竞争?”
“竞争?”江晓笑了,
“我看重的不是它那1%的精英市场——我要用互联网火箭,把好咖啡送给99%的普通人。”
他快速切换PPT:
“外送——干掉排队!”
“大数据选址+闪电开店”
“补贴?——用户教育”
“咖啡公司?——科技公司”
最后江晓把自己最后一页翻开,现场包括正在看视频会议的人都睁大了眼睛。
pO倒计时:24个月!
视频会议里想起了一个中年嗓音:“24个月?你用什么说服我们相信你做的到吗?”
江晓重新翻开数据:“我想问一下,这个首单率,这个复购率,你们在别的项目见过嘛?”
“最重要的一点,这个数据还是在我们没有在咖啡上补贴的结果,如果加上补贴,你们觉得这个数据会是什么样?”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几个人都在疯狂的计算。
时不时的看向ppt里那个24个月PO的字样。
如果真做到了,那可能是全球最快PO,这个诱惑太香了!
半小时一到,视频那头终于再次发声:
“你要什么价?”
江晓看向两位同伴,对着话筒平静开口:
“15%,两千万——”
“美金。”
会议结束,客人都走了,最后会议室里只留下江晓刘娅卿,苏菂三人。
刘娅卿刚刚会议上没怎么说话,但是现在嗓子确实有点干。
“江晓,你觉得希望大么?”
江晓躺在靠椅上:“谁知道呢?”如果说没有瑞士信贷,他还真不确定,但是这家既然有听,那么他的信心很足。前世某幸的承券商就是这家,也是对中国故事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