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爱心饭卡项目
刘娅卿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却没再多说,转身引着他往楼道里走:“记住,实在不行就吃饭!”
楼道里光线偏暗,带着老房子特有的洁净气味。爬上三楼,刘娅卿敲开一扇深色的防盗门。
门开,刘娅卿在教育部担任司长的哥哥,刘志伟站在门里。
“舍得来了?”
“早就想来了,最近确实有点忙。”江晓挠挠头道。
“嗯,进来吧。”
刘志伟点点头,他从妹妹嘴里知道了江晓十一期间的事情,听到小红薯估值的时候也是心里一突。
江晓跟随刘娅卿和刘志伟进入房间,房间陈设很简单,也很有年代感。
餐厅放着的是一张方形的纯木桌子,椅子也是没有靠背的方形凳。
客厅,沙发也是纯木质,在上面放着几个软垫,一个有些儒雅的老头坐在上面。
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件半旧的浅灰色羊毛开衫,目光锐利得像能穿透人心。
他身后是简洁却充满书卷气的客厅,一排书柜顶天立地,里面塞满了各种书籍和文件资料。
“爸,这就是江晓。”刘娅卿侧身介绍。
“你就是江晓?”老头的眼神投在江晓身上。
“刘老,您好,冒昧打扰了。”江晓微微躬身,态度恭敬却不显卑微。
老人点了点头,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进来坐吧。娅卿,泡茶。”
简单的开场白后,几人在沙发上落座。老人没过多寒暄,目光在江晓身上停留片刻,便开启了“考察”模式。
问题直接而犀利,江晓也从善如流把自己这一年多的经历大致讲了一遍。
“……大学生创业,噱头多,能持续的不多。”老人语气平稳,却自带压力,“很多项目一眼看上去热闹,解决了什么真实需求?又或者,只是资本烧出来的虚假繁荣?”
“爷爷,这是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江晓没有多说。
家常菜很快上桌,四菜一汤,简单却精致。饭桌上的气氛稍微轻松了一些,刘振邦问起了江晓的大学生活。
“听说你专业课成绩一直不错,一边创业一边学习,怎么平衡的?”
???
江晓愣了一下,我?专业课成绩不错?对了,我专业课是啥来着?
江晓偷偷看了一眼刘娅卿,发现她没什么异常,再看看刘志伟也没发现端倪。
好家伙,江晓明白了,这是杨老登说的吧。
“时间挤一挤总有的。”江晓咽下口中的饭菜,“其实创业本身也是学习,而且是最残酷的那种实践学习。不过……”
他话锋微转,语气沉了点,“确实很累,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条路。压力太大了。”
刘老看了他一眼:“看来你感触很深。”
“是。”江晓放下筷子,像是下定了决心,“刘老,我最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一个问题。在我们学校,甚至所有高校里,都存在一个沉默的群体——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
饭桌安静下来。刘振邦夹菜的动作顿了顿,示意他继续。
“他们有的一天只吃两顿饭,有的顿顿啃馒头咸菜,甚至一天只吃一顿。不是因为懒,而是真的没钱。”
江晓语速不快,每个字却很清楚,“现有的助学金申请流程复杂,需要层层审批,还要当众‘比穷’,很多自尊心强的学生宁愿饿着也不去申请。困难补助覆盖面有限,而且有时候……不一定能给到最需要的人手里。”
刘娅卿有些意外地看着他,没想到他会突然谈起这个。
刘志伟的眼神忽然变得锐利起来,这是有些敏感了。
而刘老却不以为意,有些好奇道:“哦?那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解决?直接发钱,还是提高补助标准?”
江晓忽然笑了一下,看向刘娅卿道:“姨,咱们商量的事情,就由我来跟刘老说吧。”
“刘爷爷,是这样的,我和刘姨很早就有个想法,我们取名为‘爱心饭卡’项目”
老人家和刘志伟都看了一下自己的女儿和妹妹,见到刘娅卿脸上有些茫然的表情,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爱心饭卡?说说?”刘老道。
“首先我们要判断哪些人最需要帮助,这就是锁定目标用户,申请是一种方式,但是既然是互联网,我更相信用户行为。”
“用户行为,目标用户?”刘志伟疑问道。
“对,贫困生的用户行为是什么?那就是吃饭基本都在食堂。那么我就可以设定一个阈值,如果一个学生每个月在学校食堂消费次数很多,但是每次消费金额又很低!”
江晓将前世金陵理工大学的项目直接拿了过来。
“再结合基本资料,就能基本断定这个学生就是贫困生了。锁定目标用户后,我们在悄悄的直接发补贴发到这个学生饭卡里。……”
“这样,补贴能精准地‘找到’最需要的人,保护了他们的尊严,实现了‘无声的资助’。”
“同时,因为钱是直接充入饭卡,只能用于食堂消费,确保了专款专用,不会被挪用。”
话音落下,饭桌上安静得能听到窗外的风声。
刘老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