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火车上的大奖
火车在铁轨上哐啷哐啷的往利州市而去,沿途不时会在小站停留,不少都是去城里送孩子上学,亦或者去更远的地方。
这趟火车是普济到蜀都。
陈渊站在过道上,抵在靠背上,看着窗外的风景轻笑:“我想起了当时从绵州过来的时候,足足摇了十几个小时,随着以后的科技发展,也许两个小时就能到达,就像小诡子那边,架设高铁。”
高建兴和黄征坐在自家女儿身边,听到陈渊的对未来的憧憬,也点头道:“我相信咱们的国家肯定会超越小诡子,只是美苏太过强大,我们有点追之不及。”
陈渊慨然:“我们国家,受了太多的压迫和屈辱,只能负重前行。”
“以前计划经济,现在已经改革开放和国际接轨,粮票制度已经在深城试点取消,以后会推广全国,市场经济会带着我们腾飞,虽然还会经历一些阵痛。”
“教员说过,美帝什么的都是纸老虎,大苏更是在走下坡路。”
“到时候,我还想去大苏那边去整点东西回来呢。”
“目前咱就努力的摆摊赚钱,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两国冷战,大苏被哄骗进行太空军事竞赛,民众连饭都快吃不起。”
“是我国超车的机会。”
有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胸口还别着钢笔的中年,大约四十来岁,听到陈渊的高谈阔论,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小伙子这么不看好咱们的邻居?”
陈渊摆手道:“个人浅见而已。”
黄征却还在想着这小子之前在站台时讲的话,没有什么是长盛不衰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其他需要煤矿的单位会有更多的选择,晋省那边优势十足。
高建兴有些好奇的问道:“小陈,你为啥不去考大学?”
陈渊汗颜:“年少无知呗,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被上了一课才幡然醒悟过来,以后多赚钱,也能给社会做出贡献不是?”
“等锦绣考上京城的大学,咱们一家子都去看看,长长见识。”
高丹就在锦绣和赖若岚耳边蛐蛐道:“他肯定还是忘不了秋白鹭。”
“锦绣,你想要考哪个大学?”
“嘻嘻,我想和香仪姐姐一样,去北大呢。”
锦绣抿嘴轻笑,觉得自家大哥真的很厉害,对国际局势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对考大学一事,却有些忐忑起来:“我也没有底呢,若是成绩还行的话,也去北大。”
赖若岚嘻嘻一笑:“我觉得清华很不错的样子。”
黄征听到几个小丫头的话语,开口道:“既然有了想法和目标,那就要努力去实现。”
“走出去,才能见到世间的广阔。”
“你们陈大哥就是见多识广,才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章。”
陈渊赞同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以古时候才有游学一说。”
“有了见识,就不会人云亦云,被人哄骗。”
抬了抬下巴,看向正有些闹哄哄的车厢尾部:“若是你们,会不会心动?”
刚才有人喝汽水,打开易拉罐,然后就兴奋的大喊起来:“你们看这是什么?我是不是看错了?一等奖,两万块!”
然后一大群人围了过去,有人羡慕得眼睛发红,有人心潮澎湃。
还有人起哄道:“这运气也太好了,一下子就成了万元户。”
“天啊,两万块呢。”
但是中奖的那位,却是有些为难的道:“这个要去汽水公司的总部去领奖,但是我爸在利州的中医院住院,我这是去探望他的。”
“来来回来至少十来天,哪里抽得出世间。”
于是,有个鸡窝头兴奋的冲上前去:“兄弟卖给我咋样,我有时间去。”
“但是要便宜点儿,我可不能搭上车费钱,怎么也要挣点儿才行。”
“对头对头,小兄弟你给个实诚价。”
看热闹是国人的天性,更别说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了,伸长了脖子望向那边,中山装的大叔,却是摇了摇头,拿起一本专业书籍看了起来,陈渊瞄了眼,全英文的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专业期刊。
其身边还有两位寸头的青年,正襟危坐。
那边的喧嚣热闹,也达到了**:“五千吧,兄弟你也不吃亏。”
中奖那人有些不情愿:“五千换两万,你可赚大了。”
“行吧,反正我也去不了。”
说话那人却有些讪讪起来:“我这里只有两千!”
“要不两千卖给我算了?你拿着他兑不了奖,还不如实实在在的拿上这钱。”
中奖的不愿意:“最低最低四千块,不然我留着以后去兑奖。”
旁边有个胖子说道:“易拉罐上都写了,九月底不再兑换,万一错过了时间了呢?”
“要不这样,兄弟我也凑点钱,但是我只带了五百块,本来是去蜀都的,我出三百,到时候得分我一千,我也不算贪心吧?”
这时候,不少乘客都心动起来,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有些激动的道:“我正好要去粤省,但是我只有三百块,我出一百,到时候给我三百咋样?”
那个想要买大奖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