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记忆编码 > 第一章:数据黄昏

第一章:数据黄昏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窗外的深圳湾正被暮色浸成一块融化的蓝宝石,而后又被次第亮起的霓虹粗暴地揉碎。2037年的夜晚从不需要星辰——那些遥远的光点早已被更切近的繁华驱逐,取而代之的是悬浮于楼宇间的全息广告:某款神经接驳眼镜在虚空中展开蝶翼般的金属结构,一位虚拟偶像的发丝拂过在建的“深南大道空中走廊”钢架,连海面上都浮动着巨型投影的海浪,与真实的潮汐撞出无声的碎光。

林默站在“深蓝科技”研发部的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玻璃。这面特制的硅基玻璃能过滤&bp;99%的光污染,却拦不住城市的脉动透过指尖传来——那是地下磁悬浮轨道的轻微震颤,是高空无人机物流编队的低鸣,是十亿人呼吸交织成的、名为“深圳”的巨型生命体的心跳。他的倒影映在玻璃上,衬衫领口还沾着今早匆匆出门时蹭到的咖啡渍,与远处飞驰而过的磁悬浮列车重叠。列车外壳流转着流光溢彩的广告投影,将他的影子切割成忽明忽暗的碎片,仿佛他也成了这光怪陆离中的一部分,却又始终隔着一层冰凉的、无法穿透的屏障。

“林工,数据流又出现异常波动。”助理小陈的声音从耳内通讯器传来,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慌张,像颗小石子投进林默沉寂的思绪。

他没有立刻回头,目光仍胶着在远处跨海大桥的灯光上。那串灯光像一条发光的项链,串起深圳与香港的轮廓,三十年前他跟着父亲来看海时,这座桥还只是蓝图上的虚线。“启动备用服务器集群,优先级调至最高,必须保障‘溯源’项目的核心进程。”他的声音很稳,像是从深海里浮上来的气泡,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重量。转身走向控制台时,皮鞋踩在防静电地板上,没有发出一丝声响——这是他在实验室待了五年养成的习惯,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仿佛怕惊扰了那些流动的数据。

控制室内的空气带着恒温恒湿系统特有的干燥气息,混杂着服务器散热风扇的微弱嗡鸣。数十面全息屏悬浮在半空中,像一组被精心编排的水晶,流淌着无尽的数据流。绿色的代码雨、红色的警告标识、蓝色的脑电波图谱在屏上交替闪现,映得林默的脸忽明忽暗。正中央最大的那块全息屏直径足有五米,一个按&bp;1:1比例构建的人类大脑模型正在缓慢旋转,无数光点在神经元网络间穿梭明灭——那是他倾注了五年心血的“记忆编码”技术,能够将人类大脑中的记忆碎片拆解成可读取的数字信号,再重新编辑、重组。此刻,模型的颞叶区域正闪烁着不稳定的红光,像一颗即将熄灭的星火。

“第&bp;37次模拟测试准备就绪,神经接驳器校准完毕,记忆通道稳定度&bp;78%。”系统的电子合成音毫无感情,却让林默的心脏猛地收紧。他伸手按了按胸口,那里还残留着上次接驳失败时的钝痛——神经信号过载带来的冲击,比最剧烈的偏头痛还要难熬。

苏雨晴不知何时站在了控制台旁,黑色的职业套装衬得她皮肤愈发苍白。她是项目组的神经心理学家,也是唯一敢在林默偏执时直言不讳的人。“你已经连续工作&bp;18个小时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根细针,刺破了实验室的沉寂,“记忆编码不是强行撬开大脑的锁,林默,你再这样下去,不仅救不了你父亲,连你自己的神经突触都会受损。”

林默没有看她,伸手拿起桌上的神经接驳器。那是一个由碳纤维和生物硅胶制成的头环,内侧布满了细密的电极触点,像一排等待亲吻皮肤的银色小虫。“最后一次,”他说,指尖微微颤抖,“如果这次还是无法读取核心记忆,我就休息。”

苏雨晴叹了口气,转身调出一组数据面板:“海马体损伤区域已做信号增强处理,但我必须提醒你,强行突破记忆屏障可能会对患者的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你父亲的神经元已经很脆弱了。”

林默闭上眼,将接驳器戴在头上。冰凉的电极贴紧头皮,瞬间传来一阵轻微的酥麻感。“开始吧。”

“神经接驳启动,信号同步中...30%...60%...100%。记忆通道已建立,正在载入林建国&bp;1987年记忆片段。”

刹那间,林默感到天旋地转,意识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拽进了漩涡。实验室的灯光、全息屏的光影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时空的气息——潮湿闷热的空气里弥漫着焊锡的焦糊味、塑料的腥气,还有远处海鲜市场飘来的咸腥味。这是&bp;1987年的华强北,深圳电子产业的蛮荒时代。

他站在一个不足五平米的柜台前,眼前是年轻的林建国。三十岁出头的男人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袖口挽到肘部,露出结实的小臂,上面沾着黑色的油污。他正低着头,手里拿着一把烙铁,专注地修理一部黑色的大哥大。汗珠从他的额角滑落,沿着脸颊的轮廓滴在电路板上,发出“滋”的一声轻响,瞬间蒸发成一缕白烟。

“阿建,诺基亚新到的货,8850,要不要?这批货靓得很,迟了就没了!”隔壁柜台的潮州老板探过脑袋,操着一口浓重的潮汕口音喊道。他的柜台上摆满了各种走私来的电子元件,从电阻电容到手机主板,像一座杂乱的宝库。

林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