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星火赴星海?
凌晨四点的酒泉发射基地还浸在墨色里,东风渠的水泛着细碎的银光,远处的发射塔架却已亮起层层灯火,像一柄倒插在戈壁上的银剑。陆云踩着晨露走向装配大楼,靴底碾过结霜的草叶,发出细微的脆响。胸前的银色宇航服还带着恒温舱的余温,领口内侧绣着的“灵枢计划”字样,在手机电筒的光线下泛着淡蓝的光——那是林默生前亲自定下的标识,取“天地之灵,万物之枢”之意。
“陆哥,这儿!”苏茜的声音从大楼门口传来,她正踮着脚挥手,宇航服的头盔抱在怀里,发梢沾着的冰晶像碎钻。雷罡站在她身边,身形比两年前更显挺拔,黑色的短发被晨风吹得贴在额前,手里拎着三个沉甸甸的设备箱,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三人是“灵枢计划”的核心成员:陆云继承了林默的意识交互研究,苏茜是通讯系统的总设计师,雷罡则来自特种部队,负责飞船的安保与应急防御。
“最后一次检查。”雷罡打开设备箱,露出里面排列整齐的传感器,“生命维持系统续航&bp;72000小时,防御护盾可抵御小型陨石撞击,武器系统……”他顿了顿,看向陆云,“按你的要求,只保留了非致命性麻痹射线。”
陆云点头,指尖拂过传感器的金属外壳:“林默先生说过,探索不是征服。”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小小的金属徽章,上面刻着记忆锚点的三角形标志,“这是林建国先生昨晚交给我的,说带着它,像带着半个地球。”
装配大楼的电梯缓缓上升,透过观景窗能看见“寰宇一号”的轮廓在晨雾中渐显。银灰色的船体呈流线型,尾部的推进器像展开的羽翼,船身上“寰宇一号”四个鲜红的大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发射坪周围已经挤满了人,有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有抱着相机的记者,还有穿着校服的学生,他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白气,却挡不住眼中的炽热。
清晨六点,朝阳终于跃出戈壁的地平线,金红色的光芒泼洒在发射塔架上,给冰冷的金属镀上了一层暖意。陆云、苏茜、雷罡穿过欢呼的人群,走向飞船入口。宇航服在阳光下反射出柔和的光泽,头盔上的面镜映出塔架与人群的缩影。林建国站在最前排,手里举着一个褪色的笔记本——那是林默的遗物,封面上画着小小的飞船,正飞向猎户座的方向。
“准备好了吗?”陆云转头问,苏茜正对着镜头挥手,脸上带着明亮的笑容;雷罡则紧了紧手套,眼神坚定。三人并肩踏上舷梯,每一步都踩得沉稳,仿佛在丈量从地球到星海的距离。
“各单位注意,寰宇一号发射进入倒计时十分钟。”广播里传来总控室的指令,发射坪上的欢呼声渐渐平息,只剩下风吹过塔架的呜咽声。陆云坐在驾驶位上,手指抚过操纵杆,上面还留着调试人员的温度。苏茜戴上耳机,指尖在通讯面板上飞快滑动,绿色的信号条在屏幕上稳稳跳动;雷罡则绕着船舱检查了一圈,将应急包固定在座位旁。
“灵枢,自检。”陆云对着中控台说。
【飞船系统正常,推进器压力稳定,通讯链路畅通,生命维持系统运行良好。】冰冷的电子音在船舱内响起,却让三人莫名安心——这是苏茜基于林默的意识交互技术研发的智能中枢,能自主分析环境、优化航线,甚至感知船员的情绪波动。
发射坪上的倒计时牌开始跳动,红色的数字在晨光中格外刺眼。人群的呼吸随着数字逐渐急促,林建国握紧了手里的笔记本,指腹摩挲着封面上的飞船图案,眼眶泛起湿润。二十年前,林默就在这个基地,对着同样的天空说:“总有一天,人类会带着记忆与善意走向宇宙。”现在,他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十、九、八……”广播里的倒计时声传遍整个基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仰望着塔架上的飞船。
“三、二、一,发射!”
随着指令下达,“寰宇一号”底部突然喷出橘红色的火焰,瞬间照亮了整片戈壁。火焰裹挟着高温,将地面的碎石与尘土卷向高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飞船缓缓升空,尾部的火焰越来越长,像一条连接天地的金色纽带。
船舱内,陆云感受到强烈的推背感,身体被紧紧压在座椅上,耳边是发动机的轰鸣与空气的呼啸。他透过舷窗往下看,发射塔架渐渐变小,人群变成了密密麻麻的光点,最后缩成一片模糊的光晕。苏茜紧紧抓着扶手,脸上却带着兴奋的笑容,对着通讯器喊:“地球,这里是寰宇一号,我们升空了!”
飞船穿过大气层时,舷窗外的景象渐渐变化。深蓝色的天空变成深邃的黑,地球的轮廓在视野中慢慢展开——那是一颗覆盖着白云与海洋的蓝色星球,像一颗悬浮在黑暗中的蓝宝石,边缘泛着淡淡的光晕。陆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他想起林默笔记里的话:“当你真正看见地球,才会明白所有的分歧与纷争,在宇宙面前都如此渺小。”
“灵枢,定位猎户座星系的信号源。”陆云抹了抹眼角,对着中控台说。
【定位完成,目标坐标:猎户座旋臂&bp;M78星云附近。当前航速:12000km/,预计飞行时间:五年。】灵枢的电子音带着细微的波动,像是在为这趟旅程感到兴奋。
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