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金銮密奏
子时三刻,水牢中最后一盏油灯燃尽,黑暗如潮水般涌来,将周婉儿紧紧包裹。
她照例捅开软镣,然后深吸一口气,再次潜入冰冷的黑水之中。
因白天已摸清路径,虽在昏暗的水下,她依然轻车熟路,摸到东壁洞口的位置。
先探出黑水,深吸一口气,然后再向下潜入一丈深,径直来到洞口。
双手摸索着洞壁,周婉儿成功进入暗渠。
暗渠狭窄,仅容肩膀通过,青苔滑腻,腐臭的气息扑面而来。
她以簪尖探路,一寸寸向前挪动,每一步都像是在与黑暗和死亡抗争。
肺叶仿佛被火烙,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燃烧。
终于,借着月光,她看到了粗铁栅栏。
栏下骸骨横陈,在微弱的月光下依然惨白瘆人,仿佛无数只冰冷的手,在黑暗中拉扯着她的脚踝,让她不寒而栗。
显然,这些人骨都是前人留下的,仿佛在对她说:“这次就看你的了。”
周婉儿深感奇怪,白天潜入时也并未见到这些骨骸,她想它们或许是被她从泥里搅动起来的吧。
栏外湍急的河水几欲要将她从暗渠里拽出。
铁栅锈迹斑斑,虽然前人已将三根栅柱弄断,但仅剩的那半截栅柱却异常坚固。
她连踹三脚,栅柱纹丝不动,反而震得她小腿发麻。
这时她才明白那些人骨是怎么回事了,心中不禁一阵惊慌。
此时,氧气耗尽,无奈她只得折返。
从暗渠原路返回,头刚探出水面,便见上方数支火把齐刷刷照来,火光刺得她眼睛生疼。
她心中暗叫一声“完了”。
狱卒们哄笑起来:“哈哈哈,小娘子,水牢好耍么?”
随即一柄铁耙伸入水中,耙尖无情刺入躯体。
“啊!”周婉儿痛喊一声,她便被硬生生抓取上岸,
铁链重新上身,似乎比前次更加硬冷。
冰冷的铁链勒紧她的手腕,她抬起头,眼神中满是不甘与愤怒。
……
同夜,听府,听雨轩。
听风吟披着一袭玄衣,负手踱步,明灭不定的灯光让他紧皱的眉头略显诡异。
暗线早已将沈如晦提走周婉儿之事报来,令他心急如焚,如坐针毡。
“再不告诉皇上,婉儿恐有不测!”
只因他十分了解水牢的恐怖。
活人在污水中泡上十日,皮肉酥软,稍触即溃,进而浑身溃烂而亡。
他已顾不得僭越陈规,更顾不得皇上是否准他救婉儿。
稍事思虑,挥笔在纸上笔走龙蛇,立成一道密折:
刑部主事沈如晦枉费陛下恩遇,残酷无度,枉法裁决,铸成冤案,分明置吾皇爱民之心和朝廷法度于无物,此酷吏不杀不足以服天下万民。
末行浓墨:“女囚周婉儿,冤沉水牢,伏乞陛下恩准微臣速救。”
折封火漆,钤以大理寺司直私印。
他唤来亲随:“三更鼓后,走西华门,直呈御前,不得有误。”
亲随领命而去,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听风吟来到轩外,抬头仰望夜空,发现乌云遮蔽了明月。
他不禁发出一声感叹:“这人世间的乌云何时能够散去啊?”
……
离恨宫,紫宸殿。
御书房灯火彻夜,年轻的皇帝正阅览奏折,眉头渐显凝重之色。
突然,他猛地将手中的紫毫御笔摔在地上,“啪”一声,紫毫立时断为两截。
“看来不杀掉几个,尔等以为朕可欺也!”
“这个叫周婉儿的女囚?”年轻皇帝审视着周婉儿的名字,轻抚下颌,“却是个奇女子,且是名门之后,将来或可为我所用。”
“传我的口谕,着御史刘知几连夜提审沈如晦,着大理寺司直听风吟,今晚亲到水牢放出周婉儿,朕赦她无罪,赐她御前伴读,陪永泰公主读书,此事若有半点闪失,听风吟提头来见朕!”
内侍领旨疾去,脚步声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刺耳。
……
慈宁宫,铜炉香冷。
太后手捻串珠,静听暗卫汇报皇帝的谕旨。
暗卫话未说完,她指间的一串佛珠“喀”地断开,珠子散落一地。
太后不禁皱眉:“速请烟波王爷。”
侍卫得令,一刻也不敢耽搁,匆匆去请。
太后表情呆滞的看着宫女在捡拾佛珠,只默不作声,似有愁肠满腹。
不一时,进来一男子,此人蟒袍玉带,眸色深沉。
内侍和宫女见了他,纷纷跪倒请安:“奴婢见过烟波王爷。”
原来此人正是皇帝的兄弟、烟波二王爷。
她进宫后,一见到太后便下跪请安:“太后深夜召唤,恕儿子来迟。”
太后也不多语,只挥挥手,示意他落座。
“听说皇帝明日要抓沈如晦,似乎想给那丫头平反,你怎么看?”
烟波王爷稍愣了愣,遂回道:“那儿臣就让他的想法落空。”
“务要做的干净。”太后抬眼,寒光一闪。”
烟波低笑:“必不留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