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集:初掌一方
凌源县委小会议室的中央空调坏了两天,七月的热浪裹着烟草味在密闭空间里打转,每个人的额角都沁着薄汗。长条会议桌两端摆着青瓷茶杯,杯沿结着褐色茶垢,有的已经凉透,有的还冒着微弱的热气。关于风岭镇党委书记人选的专题会议,从上午九点开到十一点,桌上的烟灰缸换了两个,话题却始终卡在“求稳”还是“破局”的死胡同里。组织部长老陈坐在左手边第二位,面前摊着三份简历,手指在纸页上反复摩挲。“……第一位候选人是城关镇的副镇长刘建军,在乡镇工作二十年,熟悉征地拆迁流程,去年还牵头解决了城关镇的菜市场改造纠纷;第二位是农业农村局的副局长张伟,懂经济,去年帮三个村引进了蔬菜种植项目,口碑不错;第三位是信访局的副局长李东,擅长调解矛盾,去年处理了三十多起信访积案。”老陈的声音带着疲惫,每个字都像从喉咙里挤出来,“这三位都是老基层,经验丰富,派去风岭,至少能稳住局面。”坐在主位的县长周大海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凉茶,喉结动了动:“老陈说得对,风岭那地方,不能再乱了。石灰石矿纠纷闹了三年,去年还发生过村民堵矿场的事,前任书记就是因为压不住,才以‘健康原因’辞职的。派个新手去,镇不住场子,反而会把矛盾激化。我看,刘建军就不错,老成持重,能‘捂’住局面。”“我同意周县长的意见。”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接过话头,手指敲了敲桌面,“风岭经济落后,当务之急是先把财政搞上去,张伟懂经济,派他去更合适,能帮风岭引进项目,解决就业问题。”“就业重要,稳定更重要!”信访局局长急了,往前凑了凑,“风岭的信访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一,大多是矿山纠纷,李东去了,能先把信访压下来,没稳定,谈什么发展?”会议室里顿时吵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各有各的理由,却没人提“解决根本问题”——仿佛风岭镇的困境,只要“捂”住、“压”住,就能凭空消失。林雪坐在最里面,穿着一身藏蓝色西装,头发梳得整齐,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偶尔端起茶杯,却不喝,目光落在桌角的一份材料上。这份材料不算厚,封面没有标题,只有“雷杰”两个字的签名,是她三天前从政策研究室调过来的。里面没有官样文章,全是雷杰这些天的基层调研记录,有夜市摊主的抱怨,有老机械厂工人的回忆,还有菜农张叔的遭遇,甚至连风岭镇矿山纠纷的零星线索,都被他记在了里面。等会议室里的争论稍微平息,林雪才轻轻放下茶杯,声音清亮,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同志们,我们争论的是‘派谁去’,却没问‘风岭需要谁’。风岭的问题,是‘捂’能解决的吗?”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她身上,周大海皱了皱眉:“林书记,您的意思是?”“去年风岭镇堵矿场事件,表面是补偿款问题,实际上是矿企长期侵占村民利益,村干部和矿企勾结,把补偿款克扣了一半,村民投诉无门,才被逼得堵路。”林雪拿起那份材料,推到桌子中央,“这是政策研究室雷杰同志写的基层调研报告,里面提到,风岭镇的石灰石矿,承包给了一家叫‘兴盛矿业’的公司,而这家公司的股东,和天霸实业有间接关联。前任书记为什么‘健康原因’辞职?因为他想查补偿款的问题,结果被人威胁,家里的玻璃被砸了三次。”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没人说话,只有空调外机的“嗡嗡”声在响。老陈拿起材料,翻了几页,脸色渐渐变了:“这……雷杰同志怎么会知道这些?他不是在政策研究室整理文件吗?”“他没闲着,”林雪的目光扫过全场,“这些天,他去了夜市,去了老机械厂家属区,甚至去了风岭镇的边界,跟那边的村民聊过。他的报告里写得很清楚,风岭的问题,不是‘稳’或‘发展’的单一问题,而是利益集团勾结、基层权力失效的系统性问题。这种问题,需要的不是‘维持会长’,而是敢拆后台、敢破潜规则的人。”她顿了顿,语气加重:“我提议,由雷杰同志出任风岭镇党委书记。”“什么?”周大海猛地站起来,茶杯里的水洒了一地,“林书记,您没开玩笑吧?雷杰同志刚因为抓捕失误被处分,而且他从来没做过党政主官,风岭那么复杂的情况,他根本hold不住!”政法委书记张斌也跟着点头:“周县长说得对,雷杰同志是军人出身,做事太直接,风岭的矿企背后有人,他去了,很可能会硬碰硬,到时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事情闹大,影响全县的稳定。”其他常委也纷纷附和,有的说“不符合组织程序”,有的说“难以服众”,会议室里的反对声几乎一边倒。林雪却很平静,她早就料到会这样。“关于处分,”她翻开材料,指着其中一页,“雷杰同志在报告里,深刻反思了抓捕行动的失误,还提出了‘基层执法要兼顾力度和策略’的观点,这说明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反思中成长。至于经验,谁天生就有经验?前任书记有经验,却把问题越捂越大。风岭现在需要的,是雷杰同志身上的正气和担当——他不怕黑恶势力,敢为老百姓说话,这才是风岭最缺的。”她看着周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