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新的思路
会议室里的气氛,比窗外的寒风还要冰冷。科工委领导那句斩钉截铁的“买”,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虽然激起了短暂的波澜,但潭底的冰冷现实,却迅速将那份决绝吞噬。一份详细的财务报告,被分发到每一位与会者的手中。上面那串天文数字般的美元金额,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同志们,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主管外汇的领导声音干涩,他推了推眼镜,语气沉重,“‘凤凰’电器带来的收益,确实让我们缓了一口气。但这次采购的数额,几乎要抽空我们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大半家底。”“很多已经规划好的引进项目,比如化肥生产线、民航客机……可能都要被迫延期,甚至取消。”他的话音刚落,孟山将军“霍”地一下站了起来,双眼因愤怒而布满血丝。“延期?取消?难道我们的国防也要延期吗!”他一掌拍在桌子上,厚实的红木桌面发出一声闷响,“我们的炮兵还在用牵引炮,开一炮就得赶紧转移,慢一点就是给敌人当活靶子!现在有机会让他们挺直腰杆,在几十公里外就把敌人炸上天,你们跟我说没钱?!”“将军,冷静点!”赵刚按住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他环视一周,沉声说道:“大家的心情我理解。但国家的账本,确实有难处。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好几处地方,都需要这把‘刀’。”会议室再次陷入了死寂。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境。买,国家财政就要勒紧裤腰带,许多重要的民生项目都会受到冲击;不买,“雷神之锤”就永远是一张画在纸上的饼,陆军的尊严就无从谈起。陈致远一直沉默地坐在一旁,翻看着那份报告。上面的每一个数字,都像一根针,刺在他的心上。他一手缔造了“凤凰”这个印钞机,本以为能为国家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但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意识到,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上,在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军事体系面前,他那点成就,依旧是杯水车薪。输血,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自己拥有造血的能力!当西方用技术和材料卡住你的脖子时,你不能只想着怎么花钱去买那根勒紧的绳索,而是应该想办法,锻造出一把能斩断绳索的利剑!“我有一个办法。”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陈致远平静的声音,清晰地在会议室里响起。瞬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他的身上。“致远,你……”赵刚有些惊讶地看着他。陈致远站起身,走到会议桌的主位,将那份财务报告推到一边。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锐利。“我们不能只当一个买家。”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也可以成为卖家。”“卖家?”孟山将军一愣,“我们卖什么?卖59坦克吗?人家白送都不要!”“不。”陈致远摇了摇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们卖技术。”“卖技术?!”这个词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我们自己还被技术封锁,哪来的技术去卖?陈致远没有过多解释,他看向赵刚,直接切入正题:“赵部长,我想联系一下伊万诺夫。”伊万诺夫!这个名字一出,赵刚的眼神瞬间亮了。他立刻明白了陈致远的想法。北方的那个红色巨人,如今正处在一个极其微妙的时期。他们拥有庞大的军事体量和深厚的重工业基础,但在某些高精尖的民用技术和轻工业领域,却同样面临着困境。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用先进的技术,来改善内部的经济状况,稳住局面。“致远,你的意思是……”赵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异的激动。“他们有我们需要的矿山和重工业渠道,我们有他们急需的,能快速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先进技术。”陈致远的思路清晰无比,“我手里,有一些可以进行技术授权的方案。比如,全自动的家电生产线,新一代的通信交换机技术……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已经可以更新换代,但对他们而言,不亚于一场工业革命。”“这……这能行吗?”一位领导有些迟疑,“把我们的技术卖给他们?”“为什么不行?”陈致远反问,“我们卖的,不是‘龙鳞’,不是‘鹰眼’,更不是‘雷神之锤’。我们卖的是鱼竿,而不是鱼。”“用一些非核心、但足够先进的技术,去换取我们铸造国之重器的核心资源,以及打破西方封锁的宝贵资金。这笔买卖,我们稳赚不赔!”他的话,掷地有声,像一道闪电划破了会议室的阴霾。在场的都是人中龙凤,瞬间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了,这是一步以退为进、盘活全局的妙棋!用对方急需的东西,换回我们急需的东西,同时还能赚取巨额的外汇,彻底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