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可就是别人的了
原主的身体确实一般,书中对于她的身世一笔带过。
李归宜是个早产儿,亲娘在生下她后便消香玉陨,因为是个女儿,李至对她并不上心,抱都未抱一次,王淑华更是厌烦,能让她喘着气就算不错了。
身体天生亏损,加之昨晚落了水,嫁给谢永年后只顾得呕气,也没好好调养,这才导致被休后独自一人没挺过寒冷的冬季。
钱财只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李归宜此时更加觉得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
白色玉瓶里有不少小药丸,一个个圆滚滚的,她准备每天吃一粒,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活的长久。
谢李两家的婚事仓促,只因西疆需要谢永年,他无法在上京常住,所以婚期就急就近。
三日之后便是吉日。
三书六礼,三媒六证都需要快些准备。
谢府全府上下都为此忙碌不已,只为争取三日后成功操办出一场盛大的喜宴。
虽然赶了些,但是谢府并没有乱了阵脚,只因谢永年的母亲杜氏亲自盯着筹备。
自从她儿在战场上受伤,外面那些人明里暗里等着看他们谢府笑话,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从简,她要热热闹闹的办,偏不如他们的意。
一妇人打扮的下人端着托盘上前,“夫人,喜绸送来了。”
杜氏仔细察看,确认料子滑又亮,满意点头,“可以,喜日当天把府中上下里外全都挂满,热热闹闹的。”
绸缎料子本就贵,这等上品更甚,但是谢府不差银子。
老妇前脚刚走,后脚又来一人。
“夫人,聘礼备好,单子您过目。”
杜氏接过打开细细打量,半晌点头,递还回去。
“不错,聘礼只许多不许少,一对大雁你仔细照料着,明日精心装饰,挂上红绸,同送去李府。”
“是。”
刚走,紧跟着又找来一人。
“夫人...”
杜氏很忙,但是一点也不乱,繁琐杂事处理起井井有条。
谢永年回到家中,避开忙碌的人们,独自向着自己的院里走去,迎面碰上风风火火的母亲。
“你这孩子,去哪儿了?”
杜氏拉住自己的木头儿子,似是不解气还拍打了一下。
他没怎么着,倒是自己的手拍疼了。
谢永年忽略和挠痒痒似的动作,眉头都没皱一下。
他淡淡说着,“无事,许久没回京,四处走走。”
其实是刚找了李归宜回来,不过他闭口不提,怕母亲觉得成亲前私下见面不得体,自己倒是不怕说,只怕给她添麻烦。
杜氏听后心头一酸。
是了,上次回来是受伤时,那群人冷嘲热讽,活生生把她儿逼走。
一晃都一年了...
杜氏整理好心情,随意说着,“京城就那样,也没有好看的,不如西疆那般广阔自由。”
随后话锋一转,“明日去李府送聘,我也打听了那家的姑娘,虽然地位不高,但是长相出挑,性格软了些,你可别冷着一张脸,到时再吓着人家。”
杜氏不知道的是,自己的木头儿子早早私下见了人家姑娘两回。
谢永年想到李归宜,心头微动,点点头,“知道了。”
依旧那样少言寡语。
杜氏无奈叹息一声。
自从受伤,性子是愈发冷,也不知道能不能和李家姑娘相处,若是能和和美美是最好不过。
杜氏眼眶发热,深深看了一眼谢永年,随后她借口离开,转身时擦掉即将掉落的泪水。
她的儿,怎么这般命苦。
年少成名,一战封神,战功赫赫,偏偏落得隐疾,自受伤后尝尽冷暖,伤心之下回到西疆,若不是皇帝赐婚,他怕是还不会回京。
只希望李家姑娘是个好的,能解开他的心结。
翌日,谢父与杜氏连同谢永年在前,身后是十米长的队伍,众人浩浩荡荡出发。
特意绕路走着最热闹的主街。
此举是刻意为之。
除了想表示对女方的重视,另一点就是让不开眼的人都看看,今日他们谢家喜事临门。
打头两个小厮一人抬着一个笼子,里面是活力旺盛的大雁,随着走动振翅或者鸣叫。
气派的架势吸足周围百姓的注目,纷纷情不自禁为他们让路,有的还跟在后面同去凑热闹。
谢永年的名号无人不知,这等气派下聘,他们都想看看是落在哪家的头上。
大雁只是开头,身后一众小厮丫鬟各分两排,小厮抬着裹着红绸花的箱子,丫鬟们手中端着盖着红绸的托盘。
最吸睛的当属稳坐高头大马之上的谢永年。
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的存在。
百姓们对着他行注目礼,或震惊或崇拜,有恭喜有议论。
伴随着他的伟业功绩,还有更多的是惋惜他的隐疾。
对于周围的呱噪,谢永年仿佛没听到,健硕的双腿夹紧马腹,腰身紧实有力,上半身平稳的犹如在陆地,目光坦荡直视前方,仿佛一头雄狮,高大威猛的身躯有着无尽的力量与勇气。
这等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