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4章 弹劾内阁首辅!
后宫算计的接连不顺,让曹德贵很是烦躁。
他感觉暗的不成,只能来明的了!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前朝,投向了那位日渐年长、渴望亲政的小皇帝,以及围绕在皇帝身边、对太后长期垂帘听政早已不满的帝党官员,还有那位皇帝生父安亲王身上!
原本,曹德贵只是偷偷偏向帝党,表面还是想左右逢源,两不得罪的。毕竟他向来是政坛不倒翁,不到最后关头不轻易出手。
但结果却因为一个小苏子,他意外得罪了太后。
后面针对太后和小苏子的行动又接连失败。虽然火暂时还没烧到他身上。但他还是感觉自己的位置越来越不保了!
因此眼下,他只能孤注一掷,彻底的投靠帝党,抢占先机了。
这一晚,曹德贵亲自登门,去了安亲王府!
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只知道曹德贵出门后,嘴角止不住的上扬!走路都变得轻飘飘起来!
而且他一回来,就秘密召见了东厂厂公,两人不知道谋划了什么!
……
几天后,早朝。
小皇帝端坐龙椅,太后垂帘其后。
起初,依旧是各部循例奏报些漕运、边关军饷之类的寻常政务,波澜不惊。
突然,都察院一名姓王的御史手持玉笏,大步出列,声音洪亮如钟,瞬间打破了朝堂的平静:
“臣,监察御史王磊,弹劾当朝内阁首辅张巡!”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所有目光瞬间聚焦于王御史身上。
要知道内阁首辅张巡可是太后一手提拔的绝对心腹!
太后娘娘垂帘听政这么多年,执掌乾坤,靠的便是内朝的司礼监曹德贵,以及外朝的内阁首辅张巡!
这王御史居然敢弹劾内阁首辅!这是在针对太后娘娘啊!这胆子也太大了!
但王御史毫无惧色,昂首朗声道:“臣闻,首辅张巡之子张继宗,借其父权势,在江南苏杭之地,强占民田千顷,垄断丝市,与民争利!更纵容家奴,逼死抗税良民三人!其行径与民贼何异?臣这里有苏杭百姓联名写的血书,求陛下和太后为百姓做主!”
话罢,这位王御史当即拿出一份血书,上面用血写满了张家的罪过,还有上千个血拇指印附和!
众大臣看了当即倒吸一口凉气!
话音未落,又一名李姓御史紧跟着出列,声音更加激昂:
“臣附议!臣弹劾张巡,结党营私,卖官鬻爵!据查,去岁吏部考评,江西布政使空缺,张巡竟收受其门生、原江西按察使刘明远白银十万两,助其擢升!此等行径,视朝廷法度为何物?!江西按察使刘明远已被东厂拿下,这是他自己写的认罪书!求陛下和太后明鉴!”
李御史当即拿出一份认罪书!
“十万两”这个具体的数字,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紧接着,一位被帝党拉拢的刑部侍郎也站了出来,补充更致命的细节:
“陛下,太后!臣亦要参奏!张巡家奴张福,于京师街市纵马伤人,致一老翁重伤不治!事发后,张府非但不赔罪,反而利用权势,威逼苦主家人,使其不敢告官!此乃倚仗权势,草菅人命!首辅连家奴尚且管束不住,何以管束天下?!”
这还没完,另一位给事中又抛出一枚“重磅炸弹”:
“臣闻,张巡于老家徽州,违制修建祠堂,占地百亩,规格僭越,堪比王侯!其耗费银钱,皆来自各地官员‘孝敬’,此乃贪墨纳贿之铁证!臣恳请陛下、太后,立即彻查张巡家产!”
一项项罪名,如同事先排练好一般,接踵而至,从纵容家眷、结党营私,到卖官鬻爵、纵仆行凶,再到生活奢靡、僭越违制!
每一条都指向这位三朝元老、当朝首辅!言辞凿凿,甚至都有所谓的证词证据,瞬间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舆论压力。
张巡站在文官首位,苍老的身躯在这些指控下微微摇晃。他向来清廉,从未做过这些事情!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罪名!
他的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他气得浑身发抖,须发皆张,奋力举起玉笏想要自辩:
“陛下!太后!老臣冤枉!此皆构陷!构陷啊!王御史!你所说苏杭之地,老臣之子从未踏足!李御史!那十万两白银,纯属子虚乌有!刘明远升迁,乃吏部依例考核……”
然而,他的声音在帝党官员有组织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弹劾声中,显得如此微弱和苍白。他的门生故旧想要出面维护,刚开口就被更多的指责淹没。
“证据确凿,还敢狡辩!”
“首辅大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请陛下、太后明察,罢黜奸佞,以正朝纲!”
朝堂之上,乱成一团。帝党官员气势如虹,而太后一系的官员则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阵脚大乱。
太后娘娘上官嫣儿在珠帘之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她事先竟未得到任何风声!
她看了一眼站在丹陛之侧的曹德贵,只见这狗奴才低眉顺眼,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但太后娘娘心里清楚,短短时间,能搞出这么多证据,能煽动这么多官员,只有这位司礼监的“内相”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