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1950年的机械师 > 第45章 协作生产

第45章 协作生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考虑动力方便移动后,陈晓克提议取消蒸汽机,而采用锅驼机。

锅驼机是锅炉和动力在一起,安装铁轮后,就可以推着四处走动。

同时锅驼机在燃料上更加宽泛,柴草煤炭都可以使用。

这一点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接下来就是协作单位及分工上。

首先是南昌通用机械厂,它是由几家小厂合并的机械加工厂,规模和实力在C市里算是最大的工厂,主要是精细加工能力不足。

现在利用通用机械厂相对较大的场地和设备,负责大型铸件的粗加工和部分重型件制造。

可能拥有更大的皮带车床、龙门刨床或插床。

可以承担锅驼机机座、大型飞轮、锅炉端盖等零件的铣平面、镗大孔等粗加工工序,为“前进厂”的精加工做准备。

它扮演“粗加工中心”的角色,解决“前进厂”设备尺寸不足的问题。

第二家是C市五金机械厂,负责生产标准件、小零件和钣金件。

它们拥有冲床、小冲压设备、攻丝机等。可以生产螺丝、螺母、垫圈、销子、小齿轮、铆钉,以及锅炉的护板、水箱等钣金件。

它们扮演“标准件和辅助件供应商”的角色。

第三家是江西民生机器厂。

它负责铸造大型、复杂的毛坯件。

拥有比“前进厂”更大规模的冲天炉和更大的砂型场地。

可以承担锅炉整体铸件、机座、汽缸体等超大铸件的浇注,然后将毛坯运往“通用机械厂”和“前进厂”进行加工。

扮演“铸造中心”的角色。这是最关键的外部协作,解决了“前进厂”冲天炉容量和铸造能力不足的核心瓶颈。

最后是南昌电厂。

它需要保障协作网络的电力供应,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时期优先保障这些重点厂的电力需求。

在这种协作模式下,“前进厂”的角色会发生微妙的、至关重要的变化。

从“制造者”到“大脑与心脏”的转变,它不再试图包揽所有工序,而是成为整个协作网络的技术研发中心、精度控制中心和总装调试中心。

工厂的核心任务,是提供“母图纸”:陈晓克利用现代知识优化分解出的、标注有精确公差配合的零件图纸,是全市协作的“法律文件”。

集中全厂最好的设备和老师傅,专门加工曲轴、连杆、精密阀体、偏心轮等要求最高的零件。

设立检验站,对所有协作厂送来的零件进行关键尺寸的抽检,确保能装配在一起。

最终,所有零件运回“前进厂”,由魏师傅带领的装配班组进行总装,由邹师傅负责锅炉系统的最终检测和调试。

这种模式投资最小、见效最快,最大限度地利用了C市现有的、分散的工业能力,避免了重复建设。

铸造厂干铸造的活,五金厂干标准件的活,“前进厂”干精密技术和总成的活。

这使得本来分散的工业,在这时得到了集中,真实再现了建国初期“专业化协作”的雏形,这是中国工业体系形成的重要一步。

可是挑战非常依然巨大。

毛坯、半成品需要在各厂之间来回运输,需要市里协调好汽车运输。

这是对工业局的调度能力是巨大考验。

同时各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前进厂”强大的技术输出和质量管控来弥补。

难度是大,但这对C市的工业发展却是非常有利的。

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问题也是不断出现。

但是总体上协作都在不断推进着。

第一个月只生产了5台合格的机组。

第二个月就增加到了12台。

等春季开始大规模灌溉农田时,C市组织的这场生产运动,已经生产了58台水泵机组。

为了加大泵水能力,根据工业局的要求,陈晓克联合各协助工厂,增加了水泵和锅驼机的功率,从10匹马力,提高到了15马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