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重生反派后娘我靠苟着养崽 > 第二十六章 三宝的锦鲤体质

第二十六章 三宝的锦鲤体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26章 童生案首:大宝八岁解元,神童名动省城(上)

一、黎明赴考

三月十五,省城贡院开龙门。

天未亮,贡院外已排起长龙。灯笼火把将石狮子照得面目狰狞,考生们裹着厚衣,怀里揣着文房四宝,嘴里念念有词。

忽然,人群一阵骚动——

“北关县沈宴来了!”

“哪个沈宴?”

“八岁神童!听说一岁识字,三岁背《左传》,七岁作诗压过府学教授!”

议论声中,一辆青幄小车稳稳停下。车门开处,先跳下一只杏红团锦小靴子,接着是三宝的脑袋,髻上绑着锦鲤金坠,一晃一晃。他回身把车帘掀得老高,脆生生喊:

“大哥,龙门到啦!”

大宝弯腰下车,月白儒衫外披一件素缎半臂,腰间墨玉算盘换成了一块小小玉珮,上书“观海”二字——那是沈青萝昨夜亲手替他系上的,取“观海难为水”之意,盼他莫骄。

少年不过八岁,身量却与寻常十二三岁童生无异,眉眼沉静,眸光澄澈。他朝四周拱手,声音不高不低:

“诸位年兄,同勉。”

人群自觉让出一条通道,无数目光灼灼落在那小小的背影上,有惊叹、有艳羡,也暗藏不服。

二、龙门验身

贡院门口,衙役按例搜检。轮到沈宴时,两个差役不自觉放轻了动作,却在触到他袖中物件时犯了难:

“童生,这是什么?”

大宝从袖兜掏出一只巴掌大的机关盒,盒面刻着“诸葛连发”四字,轻轻一按,“咔哒”弹出三支寸许短箭,箭簇却是软木,箭尾系着细纸卷。

“回差大哥,学生惧考场湿气,特带‘袖箭试纸’,若墨迹晕开,便知湿度,可提前换纸。”

差役听得瞠目结舌,又见他神色坦然,只得放行,心里却道:八岁小儿心思如此缜密,难怪有神童之名。

入龙门,过搜检棚,再经“明远楼”唱名。唱名官唱到“北关县童生沈宴”时,声音不自觉拔高三分,引得楼上楼下考生齐刷刷侧目。

三宝在门外踮脚挥手:“大哥加油!锦鲤保佑你!”

沈青萝站在远处檐下,指尖微紧。

今日之前,北药局是商;今日之后,若大宝得中,北药局便多了一条通天梯。

她抬眼望天,三月春阳,正好。

三、三场鏖战

县试、府试连捷后,院试才是大关。

主考乃翰林院编修韩文渊,以“冷面”著称。出题那日,他立于高台,目光扫过黑压压人头,忽而停在最前排的小小身影上,眉梢一动,开口:

“今日首题——《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各作八股一篇,限五百字。”

题目一出,堂内顿时响起一片吸气声。此题看似常见,实则易流于陈词滥调,难得出新。

大宝却神色自若,研墨提笔,手腕稳如磐石。

墨香氤氲间,他先写破题:

“松柏之可贵,非以其终年青青也,以其岁寒不凋,而后知青青之足贵也……”

笔锋一转,以“药”喻“松柏”,将药材经霜愈劲、人需砺节方成的道理娓娓道来,末了又落回圣人之言,首尾相扣,滴水不漏。

午后散卷,誊录官抄至此处,忍不住拍案:“八岁小儿,笔力老辣如此!”

第二日,诗赋题:《春草》。

大宝写七绝一首:

“浅草才能没马蹄,

嫩从细雨借生机。

根藏一寸燎原意,

不待东君手自萋。”

韩文渊阅卷至此,良久无言,只在卷尾朱批八字:

“童心如炬,诗骨天成。”

第三日,策问:

“北地药材南运,利弊若何?”

这道策论,明面考商贾利弊,实则暗藏时政——朝廷正议开通洛河漕运,以药抵税。

大宝先引《周礼》“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再述药农之苦、药商之艰,继而提出“官督民办、分段设仓、以药折盐”三策,条理清晰,切中时弊。

末了又附一张“洛河药运图”,乃二宝连夜绘的机关沙盘缩印版,图上标注暗礁、水驿、仓廒,一目了然。

韩文渊阅罢,沉吟许久,在卷首画了一个小小的圈——那是“案首”暗记。

四、放榜风波

三月二十,放榜日。

天未明,贡院外已人山人海。三宝骑在阿九脖子上,挥着锦鲤小旗:“让一让,我大哥要过!”

红榜高悬,首行赫然:

“案首:北关县童生沈宴。”

人群瞬间沸腾。

“八岁案首!破了本朝纪录!”

“韩大人冷面无私,竟给他画了双圈!”

三宝激动得差点从阿九肩上摔下来:“娘亲!是大哥的名字!锦鲤显灵啦!”

沈青萝握紧三宝的手,眼眶微热。

她知道,大宝这一案首,不只是神童之名,更是北药局在官场的“护身符”——八岁案首若无意外,明年可直赴乡试,若能再中解元,便是“小三元”,朝廷必重点栽培,到那时,谁敢轻易动北药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