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章 功劳博弈
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周正雄,是从县里开完紧急防汛会议,顶着一脑门官司赶回来的。
车刚进镇子,看到满目疮痍的街道和沿途倒伏的树木,他那张常年保持着温和笑意的脸,就已经沉得能滴出水来。
人快退休了,就想平稳落地,没想到临了临了,老天爷给他开了这么大一个玩笑。
“书记,您别太上火。”秘书在一旁小心的劝着。
周正雄没说话,只是摆了摆手,快步走进办公楼。
楼道里弥漫着一股压抑和慌乱的气息,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知所措。
周正雄的心,又往下沉了三分。
就在这时,副镇长王海涛像是看到了救星,拿着一份文件,从自己的办公室里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了出来。
“周书记!您可算回来了!”王海涛的脸上强行挤出一种“我已经稳住局势”的镇定,额头上却全是虚汗,“灾情一发生,我立刻组织综合办的同志们连夜攻关,拿出了一份紧急预案,您过目!”
他将那份装订整齐的报告递了过去,过程中,一个字都没提陈铭。
周正雄接过报告,推开自己办公室的门,一屁股坐下,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就戴上老花镜审阅起来。
王海涛紧张的站在一旁,手心里全是汗。
报告打开,周正雄的眉头先是紧锁,但越往下看,他紧锁的眉头就越是舒展,眼中甚至透出了几分惊讶和赞赏。
思路清晰,数据详实,措施具体可行。从灾后统计,到安抚群众,再到生产自救,甚至还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长远规划。
这水平……完全不像王海涛能写出来的东西。
但眼下这个烂摊子,有这么一份东西就是救命稻草。
“不错。”周正雄重重的点了点头,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看王海涛的眼神也多了几分认可,“海涛同志,这次你做得很好,关键时刻能顶上来。这份报告很及时,很有用!”
得到夸奖的王海涛,高悬的心终于放下,脸上立刻堆满了邀功的笑容。
“都是书记您平时教导的好!我只是做了点分内工作,主要还是综合办的同志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他嘴上谦虚,却巧妙的将功劳彻底揽在了自己和“集体”身上,把陈铭个人完全模糊掉了。
与此同时,综合办公室里,马国强正唾沫横飞的进行着另一场“舆论引导”。
“都听说了吧?王副镇长连夜写的报告,周书记看了都说好!”他刻意提高了音量,确保每个人都能听见,“至于陈铭嘛,也就是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蒙对了一次。年轻人,还是得脚踏实地,不能总想着投机取巧。”
办公室里,几个平时就爱跟风拍马的同事立刻附和起来。
“就是,要不是王副镇长统筹全局,他一个人能干成什么?”
“那报告一看就是领导手笔,有高度,有格局,陈铭一个毛头小子哪写得出来。”
林薇在一旁听得脸都气红了,贝齿紧紧咬着嘴唇。
这也太无耻了!
她亲眼看到陈铭是怎么在所有人都慌乱的时候,冷静的写出那份报告的。
她忍不住站起身,想为陈铭说几句公道话。
一只手却从旁边伸过来,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角。
林薇回头,看到陈铭正对她微微摇头,眼神平静,示意她不要冲动。
那眼神里没有愤怒,没有不甘,只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沉静。
林薇愣住了,满腔的怒火像是被一盆冷水浇下,她不明白,陈铭为什么能这么沉得住气。
陈铭当然沉得住气。
他早就料到了王海涛和马国强会来这么一出。想在饿狼嘴里抢食,不被反咬一口才怪。
跟他们去争辩?去嘶吼?那是前世那个愚蠢的自己才会干的事。
对付这种人,吵架是最无能的手段。
他知道周正雄。这位老书记,性格是软了点,但本质是个爱惜羽毛、讲原则的老派干部,最恨的就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现在他只是被王海涛暂时蒙蔽了。
自己需要的,不是去告状,而是递上一把能划开黑幕的,最锋利的刀。
陈铭不慌不忙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材料。
封面上,一行字清晰有力:《清溪镇红星村“7·15”冰雹灾害精准预警工作纪实报告》。
他翻开报告,里面详细记录了他三天前如何分析天气,如何伪造……不,是引用“省农大最新研究成果”,如何找到李大山的软肋,如何一步步说服他,又是如何组织那几户村民顶着旁人的嘲笑去加固果园的。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报告的最后,附着十几份村民的亲笔签名和鲜红的手印。
村支书李大山的签名和手印,按在最醒目的位置。
除此之外,还有几张照片,是用办公室那台老旧的傻瓜胶卷相机拍的。照片有些模糊,但能清楚的看到,村民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正往果树上铺设防鸟网和草席。
照片的右下角,印着冲洗日期。
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