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3章 一颗樱桃的逆袭
宋佳的团队,像一支装备精良的特种部队,开进了还带着灾后萧瑟气息的清溪镇。
两台专业的摄像机,长长的收音话筒,还有各种反光板和辅助设备,这些在村民眼中如同“长枪短炮”般的物件,立刻在红星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村民们远远地围观着,眼神里充满了好奇、敬畏,还有一丝面对镜头的紧张。
李大山穿着他最好的那件的确良衬衫,搓着手,站在镜头前,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宋佳展现出了她王牌记者顶级的专业素养。
她没有急着开机,而是让摄像师先到旁边去拍樱桃的特写。她自己则搬了个小马扎,坐到李大山身边,像拉家常一样,耐心地引导着。
“李书记,您别紧张,咱们不当这是采访,就当是跟城里人唠唠嗑。”
“您就说说,那天冰雹下来的时候,您心里是啥感觉?再看看现在这满树的果子,又是啥感觉?”
在她的耐心引导下,李大山紧绷的神经慢慢放松下来。
他从那场毁天灭地的冰雹讲起,讲到当初看到陈铭那份“报告”时的半信半疑,讲到自己顶着全村人看傻子一样的目光,带着几户人家去铺网时的忐忑。
最后,讲到冰雹过后,掀开破烂的草席,看到底下那一颗颗完好无损的樱桃时,那份失而复得的狂喜。
老支书讲到动情处,饱经风霜的脸上,沟壑里蓄满了泪水,声音都哽咽了。
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
县电视台,灯火通明的剪辑室。
宋佳亲自操刀,她双眼布满血丝,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一个个镜头被她巧妙地拼接、组合。
画面以一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航拍镜头开场,翠绿的樱桃园在晨雾中延展开来,如同绿色的海洋,波澜壮阔。
紧接着,镜头猛然切换,是冰雹来袭时,普通村民用手机拍下的模糊而剧烈晃动的画面,伴随着砸在铁皮棚上那令人心悸的巨响。
绝境的气氛,瞬间被渲染到了极致。
就在观众的心被提到嗓子眼时,宋佳那富有磁性和感染力的旁白,缓缓响起。
“天灾无情,但总有人,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画面上,出现了李大山布满泪痕的脸,和他身后那片被防鸟网保护下来的果园。
紧接着,是精心拍摄的樱桃特写,红润饱满,晶莹剔透,仿佛一颗颗红宝石,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
果农们质朴的笑脸,孩子们采摘樱桃时的欢声笑语,与之前的灾难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最神来之笔的,是宋佳将一段陈铭在冰雹灾害后,在田间地头指导村民灾后自救的资料画面,与一段县长赵建国在某次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慷慨陈词强调“三农问题重要性”的镜头,进行了交叉剪辑。
旁白的声音,也在此刻变得愈发激昂。
“从一场几乎毁灭性的天灾,到如今的硕果累累。这背后,不仅仅是一位年轻干部的科学预判,一个基层支书的果敢担当,更体现了我们平江县委县政府,在赵县长的带领下,高瞻远瞩,始终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执政理念!”
主题,在这一刻,被无限升华。
报道播出当晚,县府办的几个办公室里,气氛显得有些诡异。
几个张建过去的心腹,正聚在一起,低声嘲讽。
“听说了吗?陈铭那小子,居然找了县电视台去拍他们那破樱桃。”
“真是想出名想疯了,一个破水果,还能吹出花来?等着看笑话吧,哗众取宠!”
他们都等着看陈铭这次是搞出名堂,还是彻底闹出笑话。
晚上七点半,县电视台黄金时段新闻专题栏目。
一期名为《一颗樱桃的逆袭之路》的专题报道,正式播出。
当那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航拍镜头出现时,当宋佳那富有感染力的旁白响起时,平江县无数个家庭的电视机前,人们的目光都被吸引了。
报道不长,只有短短十分钟。
但这十分钟,却像一部浓缩的电影大片,有绝境,有奇迹,有质朴的感动,更有高屋建瓴的政治站位。
尤其是报道的结尾。
画面最终定格在赵县长一次下乡视察农业工作时,手指远方,意气风发的背影上。
宋佳的旁白,如同一记洪钟,敲在所有观看这期节目的体制内干部心上。
“……从科学预警到品牌打造,从田间地头到全新的销售渠道。清溪镇的这颗小樱桃,正在探索的,不仅仅是一条自救之路,更是我们平江县农业在困境中转型升级,寻找新出路的希望之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在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下,才有了今天这颗来之不易的希望之果。它的未来,必将更加光明!”
政治价值,瞬间拉满!
报道刚刚播完,片尾字幕还在滚动。
县电视台的总机电话,瞬间就被打爆了!
“喂!你好,电视台吗?我问一下,刚才那个新闻里说的樱桃,叫什么‘红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