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7章 王明远的愤怒(求五星好评)
‘安家工程’是为了安人心,稳根基,不是给某些人玩弄组织、满足私欲的舞台!从今日起,‘安家工程’审核程序全面收紧!原籍函调必须到位!本人具结书必须摁手印!邻居、同事背调必须深入!设立婚恋状况公示期!接受群众监督!谁敢再以身试纪,挑战组织的底线,许大伟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他停顿片刻,语气中带着一种刮骨疗毒的决心:“我们建设新社会,不仅要搬走三座大山,更要刮掉附着在我们队伍肌体上、灵魂深处的旧时代污垢!这场风暴,就是刮骨刀!痛,也要刮!不清除这些毒瘤,我们的事业就扎不下根!经不起风浪!”……大会的余波如同寒流,席卷了整个昌平。分房暂停了,联谊会取消了,原本弥漫在县城上空的喜庆气息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凛冽的肃穆和深刻的反思。县妇联的一间僻静办公室里,炉火烧得正旺。赵红梅陪着周小娥。周小娥已经换上了妇联为她准备的干净的衣服,洗了头发,脸上虽然依旧带着病容和挥之不去的怯懦,但眼神里,似乎有了一点微弱的光。她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白面馒头,小口小口地吃着,这是她很久没吃过的精细粮食。“小娥妹子,”赵红梅的声音放得很轻,带着一种大姐般的温暖,“今天在大会上,组织上都给你做主了。那个评议小组,就是专门帮你说话的。你别怕,有啥想法,有啥委屈,都跟他们说。你是愿意跟着刘文斌,还是想离开,过自己的日子?都由你自己拿主意。”周小娥停下了咀嚼,低着头,长长的睫毛垂着,看不清表情。沉默了很久,久到赵红梅以为她不会回答时,一个细若蚊蚋、却异常清晰的声音响了起来:“俺……俺不跟他过了。”声音虽小,却带着一种斩断乱麻的决绝。赵红梅心头一震:“你……想好了?”周小娥抬起头,蜡黄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一种近乎倔强的神情,尽管那神情在巨大的惯性下显得那么脆弱:“俺伺候了他家十几年,从九岁……到如今。给他奶送了终,给他爹娘养老……俺对得起他刘家了。他……他嫌俺,俺知道。俺……俺也不稀罕了。”她顿了顿,声音更小,却更坚定:“俺……俺能干活。俺想……要块地……自己过。”她没有提钱,没有提补偿,只提了“一块地”。这是她最朴素、最卑微,却也最实在的生存渴望。赵红梅的眼圈瞬间红了。她用力握住周小娥冰凉粗糙的手:“好!好妹子!有志气!地,组织帮你想办法!日子,咱们靠自己也能过好!妇联就是你的娘家!”……傍晚,陈朝阳没有回军管会。他独自一人登上了昌平县城墙在修复的残破箭楼。深秋的风带着寒意,吹动着他额前的短发。他凭栏远眺。暮色四合,笼罩着这座正在经历阵痛的古老县城。远处,为“安家工程”新建的筒子楼工地还在施工,脚手架在暮色中勾勒出沉默的轮廓。近处,街道上行人步履匆匆,少了往日的喧闹,多了几分凝重。更远处,是广袤的、经历了土改、分到农民手中的田野,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出一种沉甸甸的、孕育着新生的希望。许大伟那绝望的哀嚎,刘文斌失魂落魄的背影,陈翠兰悲愤的控诉,周小娥无声的泪水,苏婉清冰冷的绝交信……还有大会上那肃杀的气氛和台下无数双复杂难言的眼睛……一幕幕在他脑海中闪过。“建设新社会,光有热情和砖瓦不够……”陈朝阳低声自语,声音被风吹散,“还得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去清理旧时代埋下的雷啊……”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和寒意的空气。这场风暴,是寒霜,也是淬火。刮去了腐肉,伤口会痛,但新肉,也将在痛楚中生长。他望着暮色中那片沉默的工地轮廓,仿佛看到了风暴过后,那真正扎根于这片土地之上的、坚实的未来。路还长,但这刮骨疗毒的第一步,必须迈得坚决。“报告首长!”就在此时赵鹏从远处而来开口汇报,“周小娥同志的情况,赵红梅同志刚做了最终确认。”陈朝阳没回头,只从喉咙里“嗯”了一声,示意他说下去。赵鹏深吸一口气,语速清晰:“周小娥同志态度非常坚决。她不要刘文斌一分钱补偿,也坚决不再回刘家。她说……”“不想再跟姓刘的有半点瓜葛了。只想要一块地自力更生…”陈朝阳夹烟的手指猛地一颤,烟灰簌簌落下。他缓缓转过身,脸上看不出情绪,眼底却翻涌着惊涛骇浪。一个被旧时代吞噬了全部青春的女人,在获得自由的瞬间,唯一的诉求竟只是“一块能长出粮食的地”!“赵红梅同志已经协调好了,周小娥同志父母早亡,如今孤身一人,按许明远副县长的指示,在城郊划了三亩水浇地给她。地契明天就办。妇联还组织了几个积极分子,再帮着起两间砖瓦房。”“好,安排妥帖,不过我看周同志,身体欠佳,着妇联同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