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第一个五年计划下(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
他环视全场,声音铿锵,定下了第一阶段不容动摇的硬指标:
“一个月,我要看到抽放管口冒出可燃的气体!
两个月,我要让这‘害人气’变成‘旺灶火’,在咱们食堂的锅灶里熊熊燃烧!
这是我们向瓦斯宣战的第一个桥头堡,必须拿下!”
“第二阶段:
当食堂稳定用上瓦斯后,我们的第二阶段战役,将全面围绕‘发电’展开!”
陈朝阳的声音带着一种引领方向的感染力。
“发电?您说发电?”王工开口提出核心难题,
“瓦斯发电,需要稳定的气压和流量,还需要专门的燃气内燃机,这东西……咱们国内恐怕都没有。”
“谁说一定要燃气机?”
陈朝阳清亮的声音回应众人,他从容地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
“我在朝鲜战场见过美军用缴获的柴油发电机改装。
原理很简单,”他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图,
“把柴油机进气口改造,加个混合器,让瓦斯和空气按比例混合后进入气缸。
点火系统稍作调整,完全可以用瓦斯替代柴油!”
他转身看向陷入沉思的赵师傅:“赵师傅,咱们机修车间能不能把老仓库那台坏了的道奇卡车发动机修好?
那是个六缸机,功率足够带动一台小型发电机。”
赵师傅立刻回应:“能,肯定能,那机器我熟悉,就是曲轴有点毛病,咱们自己能修!”
“好!”陈朝阳继续深化思路,“瓦斯压力不够,可以在抽放管道上加装简易增压装置。
发电不稳定,可以先给照明供电,再考虑动力电。”
他的目光在赵师傅和机电科副科长李明之间切换:
“赵师傅,你那台修复的发动机要准备与发电机对接,这是重中之重。”
“李明同志,改造汽油机为瓦斯机的核心任务交给你。
那个‘混合器’是灵魂,你要参考一切能找到的资料,甚至去请教会用沼气灯的老把式,
必须在进气管上给我搞出一个能精确控制瓦斯与空气比例的‘咽喉’来!
先土法上马,做个原型出来!”
李明深吸一口气,眼中燃烧着挑战技术难题的火焰:“保证完成任务,我们一定用最土的办法,解决最核心的技术问题!”
陈朝阳的神色变得无比严肃,补充了最关键的一条:
“所有试验,必须在专门划出的隔离区进行,周围砌筑防爆土墙,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
现场灭火沙箱、水源必须时刻就位。
我们既要敢于异想天开,更要坚持科学求证。”
“至于第三阶段,那是我们成功之后的自然延伸。”
陈朝阳没有描绘不切实际的幻想,“当我们的‘土机组’能稳定输出电力,哪怕它只能点亮会议室这十几盏灯,或者带动机修车间的几台小机床,那就是我们伟大的胜利!
这是‘星星之火’,将是我们向向部里申请正式设备和科研支持最有力的证据!”
他将一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构想,拆解成了“食堂燃料&bp;→&bp;局部照明&bp;→&bp;未来规模化”三个层层递进、触手可及的阶段。
技术的高山被分解成了可以攀爬的缓坡。
会议的最后,陈朝阳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巍峨的井架和忙碌的矿工身影,语气深沉而真挚:
“同志们,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
我们是在做三件事:
第一,是‘降魔’,要把井下这头吃人的‘气老虎’关进制度的笼子和技术的管道里,保障我们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
第二,是‘点金’,要把这百无一用、唯恐避之不及的废气,变成能做饭、能照明的宝贝,为矿上节流,为工人同志们谋福!
第三,是‘开路’,要为全国千千万万受困于瓦斯的煤矿,蹚出一条适合我们国情、依靠我们自己的‘土法子’、‘实路子’来!
这条路注定坎坷,会失败,会被人笑话,但我相信,在座的诸位,我们这群不信邪、不怕鬼、敢想敢干的煤矿人,一定能把它走通!”
“而我最后强调一遍,瓦斯可以是能源,但它首先是杀手。
在任何时候,对安全的敬畏和保障,都必须凌驾于一切进度和成果之上!
这是命令,更是良知!”
“咱们没有现成的设备,就自己琢磨,自己改造!
没有经验,就一点点摸索,记录数据!
失败了不要紧,总结经验再来!
我相信,只要咱们方向对了,齐心协力,就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
今天咱们在这里讨论的,可能就是未来全国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的一个起点!”
陈朝阳的话,为这场技术讨论画上了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句号。
原本觉得遥不可及的设想,在集体的智慧碰撞下,似乎看到了一条隐约可行、需要艰难探索的道路。
会议室里的人们,眼神不再是怀疑和震惊,而是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兴奋和使命感。
技术的